相关习题
 0  78595  78603  78609  78613  78619  78621  78625  78631  78633  78639  78645  78649  78651  78655  78661  78663  78669  78673  78675  78679  78681  78685  78687  78689  78690  78691  78693  78694  78695  78697  78699  78703  78705  78709  78711  78715  78721  78723  78729  78733  78735  78739  78745  78751  78753  78759  78763  78765  78771  78775  78781  78789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

很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它那粗壮的树干和繁茂的树叶完全是“土壤汁“变化而来的.1648年,荷兰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颗重2.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到-个木桶里,桶里装有事先称好质量的土壤.在这以后,他只用清洁的雨水浇灌树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桶盖.5年以后,柳树长大长高了.经过称量,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0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60多克.
(1)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验证
 

(2)海尔蒙特采用了在桶上加桶盖,只浇清洁雨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若树的生长完全靠“土壤汁“,则其实验结果应该怎样?
(4)此实验中,柳树质量增加是由于
 
;它的字母表达式为
 

(5)此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水槽中应装有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有
 
的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
(3)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此装置中试管内盛有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但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修改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家蚕的一生发育图,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桑蚕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

背景资料: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榕树的叶,这是由于桑叶中有家蚕喜欢的某种物质.
提出问题: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这一表现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家蚕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
制定计划:
(1)实验用的家蚕应该选择
 

A、长大的家蚕  B、家蚕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家蚕  C、蚕蛾
(2)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你会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对照实验呢?a:
 
的叶片b:
 
的叶片.
(3)实验时,每一组家蚕的数量最好是
 

A、1只      B、10只
你的理由是:
 

(4)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到的结论是
 

(5)蛹期家蚕“作茧自缚”,家蚕的这种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由体内
 
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3个岛,岛间用两根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岛到达其它的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5)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可用手直接移动“桥”
B、实验用的蚂蚁要使它处于饥饿状态
C、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
D、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
(2)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目的是
 

(3)用手轻轻摸蚯蚓的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腹面有
 

(4)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纸板上,观察其运动.发现蚯蚓在纸板上运动
 

(5)取黑色的黏土和黄色的沙土分三层装在玻璃瓶里,在玻璃瓶上标出各个土层的界限.然后在玻璃瓶里放几条蚯蚓,几天后观察层士的分界线有什么变化?
 
 玻璃
瓶中的土层高度有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装有涡虫的试管的一端M用铅铂套遮住,另一端N在光下照射.结果发现,涡虫大部分时间停留在M端.用强光照射涡虫,它的反应舒展身体;用电棒刺激涡虫,他的反应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但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棒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对光的反应液变成了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请你根据此实验回答问题:
(1)涡虫大部分时间停留在M端,这说明涡虫喜欢的生活环境是
 

(2)第一次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舒展身体,涡虫对强光的这种反应是一种
 
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受
 
控制的,由
 
决定的:而“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时一种
 
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央电视台曾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C

实验现象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1)该实验的假设是
 

(2)实验时,甲、乙、丙三组所取的落叶应满足的条件是
 

(3)从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
 
.对照组是
 
(选填“A瓶”或“B瓶”).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
 
,巴斯德被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两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个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观察一段时间后: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弱?
 
,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
 
来完成.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其中,设置甲、乙两瓶的目的是
 

(3)若将丙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
 
对蚯蚓的影响.
(4)如果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或粗糙的纸板上,则探究的是
 
对蚯蚓运动的辅助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