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21. ( 2015湖南衡阳耒阳冠湘中学段考改编) 据图回答:(8分)
甲图是皮肤保护作用,乙图是纤毛清扫作用,丙图是 溶菌酶的作用,丁图是吞噬细胞的作用。
(1) 图甲、图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2) 图丙、丁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作用是
〇
(3) 上述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称为 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 (2015福建福州中考) 图10-25-4-2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请据图回 答:([]中只填序号) (10分)
(1) 图中②代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则表示病原体的 是[ ] 。若该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则它是 ;若它是某种细菌,则属于 (选填:真核/原核)生物。
(2) 当①侵人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③] ,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 通过注射疫苗也能获得相应的免疫力,疫苗的作 用相当于图中的[ ]。
(4) 该漫画表示的免疫类型为 (选填:非特异性/特异性) 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9. (2015湖南长沙中考) 晓勤和阿谦去拿橘子吃,发现很多橘子都长了青霉,而用小保鲜袋分别包装的橘子都 没有长青霉。他们有了下面的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10 分)
阿谦:早几天只有一只橘子上长了一点点青霉,早把 它丢掉就好了。
晓勤:这个现象很像传染病哎!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长青霉的橘子就像① ,好橘子就像易感人群。
阿谦:青霉就像引起传染病的②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丢掉长青霉的橘子代表控制传染源,用保鲜袋包装新鲜橘子则代表③ 。
晓勤:我们用橘子长青霉的现象说明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1就是老师说过的④ 实验法呀!
阿谦:青霉的孢子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用橘子长青霉的现象⑤ (填“适合”或“不适合”) 说明细菌性痢疾的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8. 将下列常见的传染病与所属类型用线连起来。(10分)
① 麻疹 A. 呼吸道传染病
② 流行性感冒
③ 细菌性痢疾 B. 消化道传染病
④ 乙型肝炎
⑤ 血吸虫病 C. 血液传染病
⑥ 甲型肝炎
⑦ 狂犬病 D. 体表传染病
⑧ 丝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7. 香港大学医学院5月24日在港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报道显示哺乳动物可通过飞沫传播H7N9禽流感病 毒。这给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
A. 病毒有细胞结构,但不能独立生活
B. 卫生部门及时捕杀染病家禽,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C. 对禽类养殖场所进行严格消毒,这属于切断传播 途径
D. 及时给未染病禽类注射相关药物,提高其免疫力, 这属于保护易感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6. (2015甘肃兰州中考) 人体呼吸道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与此免疫属于同一道防线的 是 ()
A. 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 皮肤阻挡病原体侵人人体
D.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5. (2014山东泰安中考> 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医生建议他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 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 ()
A.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 抗体、特异性免疫
D. 抗原、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4. (2014四川乐山中考)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 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A. 洁身自好和避免输人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 制品预防艾滋病
B. 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
C. 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
D. 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3. (2015安徽亳州中考) 艾滋病致死率极高,而且具有传染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歧视艾滋病患者。“红丝带” 行动告诉我们,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被传染 ()
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④共用注射器⑤拥抱 ⑥共用牙具⑦二起学习
A. ①②③⑤⑦ B. ①③⑤
C. ①②③⑤⑥⑦ D. ①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2. (2015山东龙口五中期中)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疫 苗的安全问题。下列对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接种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B. 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C.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 制剂
D. 接种疫苗可以治疗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