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孺子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 加入的物质 | 37℃水浴恒温温 | 滴加碘液检验 |
1 | 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 | 10分钟 | 2滴摇均匀 |
2 | 淀粉糊2毫升+清水2毫升 | 10分钟 | 2滴摇均匀 |
3 | 淀粉糊2毫升+? | ? | ? |
(1)用试管1和2进行对照,实验组是 ,该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 .
(2)37度水域恒温模拟的是 .
(3)实验结果:试管1不变蓝,试管2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胃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3,该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为:淀粉糊2毫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孺子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连线题
下面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丙曲线表示 的消化过程.
(2)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最终被分解为 .
(3)甲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需要经肝脏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被消化.
(4)食物在图中的 (填字母)处,最终都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图中的器官C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孺子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注:①~⑥表示物质).请根据图回答:
(1)淀粉最终在消化管的 处被消化为[①] ,并进入血液.
(2)[②]来自于外界空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
(3)组织细胞产生的[③]进入血液后,血液转变为 血.
(4)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血液的运输,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④] ,再经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后,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⑤]重新进入血液,剩下的以[⑥]的形式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在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蛔虫、青蛙 B.蝗虫、蚯蚓、钩虫
C.鲫鱼、涡虫、螳螂 D.缢蛏、蜥蜴、鲨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能食用的是( )。
A.水螅 B.海蜇 C.海葵 D.珊瑚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活动中,判断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 )。
A.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身体向前移动 B.用手抚摸身体表面,前端光滑
C.环带所在的位置是身体的前端 D.观察口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观察蚯蚓运动的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意义是( )。
A.维持蚯蚓体内的水分的平衡 B.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
C.因为蚯蚓通过体表吸收水分 D.有利于蚯蚓自由蠕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软体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软体动物都是全身柔软 B.身体柔软,外有贝壳保护
C.河蚌、田螺是软体动物 D.大多数生活离不开水,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有三对足,能爬行或飞行
C.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运动能力不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