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0.如图是用完全相同的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示意图.若拼成的图形中有n个菱形,则需要火柴棍的根数是(  )
A.n+4B.2n+1C.2n+3D.4n+1

分析 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 解:∵第一个菱形需要5根火柴棍,再每增加一个菱形就增加2根火柴棒,
∴有n个菱形,则需要2n+3根火柴棍;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关键是找出图中变化的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小华通过学习函数发现: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经过点(x1,y1),(x2,y2)(x1<x2),若y1y2<0,则方程ax2+bx+c=0(a≠0)的一个根x0的取值范围是x1<x0<x2,请你类比此方法,推断方程x3+x-1=0的实数根x0所在范围为(  )
A.-$\frac{1}{2}$<x0<0B.0<x0<$\frac{1}{2}$C.$\frac{1}{2}$<x0<1D.1<x0<$\frac{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x-1=0有两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B.m≥-1C.m>-1且m≠0D.m≥-1且m≠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2,0),B(1,2),该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则AC长为$\frac{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连接BF、DE交于点O,连接EF,给出如下结论:
①S△BEO=S△EFO
②S四边形AEOF=$\frac{1}{6}$S矩形ABCD
③当EF=2时,BF2+DE2=18;
④当EF=2,S矩形ABCD=10时,矩形ABCD周长为12;
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④(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AB=30,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点P以10m/s的速度沿A→B向终点B运动,点Q以20m/s的速度沿B→A向终点A运动,过PQ的中点D作DE⊥AB交AC于点E,将△PQE绕着ED的中点旋转180°得到△MEQ,设四边形PQME的面积为S(cm2),点P运动的时间为t(s)
(1)当点M落在BC边上时,求t的值;
(2)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直接写出四边形PQME是菱形时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3)、B(0,5).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  )
A.3B.4C.5D.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的益智玩具由一块主板AB和一个支撑架CD组成,其侧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测得AB⊥BD,AB=40cm,CD=25cm,链接点C为AB的中点,现为了方便儿童操作,须调整玩具的摆放,将AB绕点B顺时针旋转,CD绕点C旋转同时点D做水平滑动,如图2,当点C1到BD的距离为10cm时停止,求点D滑动的距离和点A经过的路径的长.(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qrt{3}$≈1.732,$\sqrt{21}$≈4.583,π,3.141,可使用科学计算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校实施课程改革,为初三学生设置了A,B,C,D,E,F共六门不同的拓展性课程,现随机抽取若干学生进行了“我最想选的一门课”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统计图表(不完整)
选修课ABCDEF
人数2030 
根据图标提供的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这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为200人
B.扇形统计图中E部分扇形的圆心角为72°
C.被调查的学生中最想选F的人数为35人
D.被调查的学生中最想选D的有55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