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中,的平分线交于点,过点于点,交于点,那么下列结论:

是等腰三角形;②

③若;④

其中正确的有(  )

A.B.C.D.

【答案】B

【解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BF =DFB,∠ECF=EFC,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DB=DFEF=EC,从而判断①和②;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BC+∠ACB,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FC,从而判断③;然后根据∠ABC不一定等于∠ACB即可判断④.

解:∵的平分线交于点

∴∠DBF=FBC,∠ECF=FCB

∴∠DFB=FBC,∠EFC=FCB

∴∠DBF =DFB,∠ECF=EFC

DB=DFEF=EC

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

DE=DFEF= BDCE,故②正确;

∵∠A=50°

∴∠ABC+∠ACB=180°-∠A=130°

∴∠FBC+∠FCB=(∠ABC+∠ACB=65°

∴∠BFC=180°-(∠FBC+∠FCB=115°,故③正确;

∵∠ABC不一定等于∠ACB

∴∠FBC不一定等于∠FCB

BF不一定等于CF,故④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③,共3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格点三角形 ABC(顶点是网格线交点的三角形)的顶点 A、C 的坐标分别是(﹣2,0),(﹣3,3).

(1)请在图中的网格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 B 的坐标;

(2)把△ABC 绕坐标原点 O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写出点

B1的坐标;

(3)以坐标原点 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2,把△A1B1C1 放大为原来的 2 倍,得到△A2B2C2 画出△A2B2C2,使它与△AB1C1 在位似中心的同侧;

请在 x 轴上求作一点 P,使△PBB1 的周长最小,并写出点 P 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的对角线相交于点,且,过点于点,若的周长为20,则的周长为( )

A. 7B. 8C. 9D.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社区准备五一组织社区内老年人去到县参加采摘节,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表示对老年人优惠,甲旅行社的优惠方式为:在原来每人100元的基础上,每人按照原价的60%收取费用;乙旅行社的优惠方式为:在收取一个600元固定团费的基础上,再额外收取每人40元.设参加采摘节的老年人有x人,甲、乙两家旅行社实际收费为元、元.

(Ⅰ)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老年人数量(人)

5

10

20

甲旅行社收费(元)

300

乙旅行社收费)(元)

800

(Ⅱ)求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用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Ⅲ)如果,选择哪家旅行社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交于点

(1)分别求出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县为落实“精准扶贫惠民政策”,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15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作施工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5天.

(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

(2)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则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该工程需要多少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顺次联结ABCD各边中点得到的一个新的四边形,如果添加下列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①;②;③;④,可以使这个新的四边形成为矩形,那么这样的条件个数是()

A. 1个;B. 2个;

C. 3个;D. 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修公路遇到一座山,于是要修一条隧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想在小山的另一侧同时施工.为了使山的另一侧的开挖点CAB的延长线上,设想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L,过点B作一直线(在山的旁边经过),与L相交于D点,经测量∠ABD135°,BD800米,求直线L上距离D点多远的C处开挖?(结果保留根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等边△中,作,边CDBD交于点D,连接AD.

(1)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2)求的度数;

(3)用等式表示线段AC、BDC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