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5、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1)如图1,P为等边△ABC外一点,且∠BPC=120°.试猜想线段BP、PC、A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如图2,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APD=120°.求证:PA+PD+PC>BD.
分析:(1)AP=BP+PC,理由是延长BP至E,使PE=PC,连接CE,由∠BPC=120°,推出等边△CPE,得到CP=PE=CE,∠PCE=60°,根据已知等边△ABC,推出AC=BC,∠ACP=∠BCE,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推出△ACP≌△BCE,得出AP=BE即可求出结论;
(2)在AD外侧作等边△AB′D,由(1)得PB′=AP+PD,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PA+PD+PC>CB′,再证△AB′C≌△A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CB′=BD即可.
解答:猜想:AP=BP+PC,
(1)证明:延长BP至E,使PE=PC,连接CE,
∵∠BPC=120°,
∴∠CPE=60°,又PE=PC,
∴△CPE为等边三角形,
∴CP=PE=CE,∠PCE=60°,
∵△ABC为等边三角形,
∴AC=BC,∠BCA=60°,
∴∠ACB=∠PCE,
∴∠ACB+∠BCP=∠PCE+∠BCP,
即:∠ACP=∠BCE,
∴△ACP≌△BCE,
∴AP=BE,
∵BE=BP+PE,
∴AP=BP+PC.

(2)证明:
在AD外侧作等边△AB′D,
则点P在三角形ADB′外,
∵∠APD=120°∴由(1)得PB′=AP+PD,
在△PB′C中,有PB′+PC>CB′,
∴PA+PD+PC>CB′,
∵△AB′D、△ABC是等边三角形,
∴AC=AB,AB′=AD,
∠BAC=∠DAB′=60°
∴∠BAC+∠CAD=∠DAB′+∠CAD,
即:∠BAD=∠CAB′,
∴△AB′C≌△ADB,
∴CB′=BD,
∴PA+PD+PC>BD.
法二:∵AP+PC>AC,
∵AC=BC,
∴AD+DC>BC,
∵PD>CD,
∴PD+BC>BD,
∴PD+PA+PC>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式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是一个拔高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与点A重合,点N到达点B时运动终止),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精英家教网线段MN运动的时间为t秒.
(1)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t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运动的时间为t,求四边形MNQP的面积S随运动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点D是AB的中点,过点D作DF⊥AC,垂足为F,过点F作FE⊥BC,垂足为E,若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
求:(1)线段AF的长度;(2)线段BE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7、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是AB、AC上的点,且AD=CE.
求证:CD=B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BD=AE,EB与CD相交于点O,EF⊥CD于点F.求证:OE=2O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是AB上一点,DE⊥BC,垂足为E,EF⊥AC,垂足为F,FD⊥AB.
(1)说明△DEF 为等边三角形的理由;(2)若AD=2,试求△ABC和△DEF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