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3.己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与端点A、B不重合),M是线段AP的中点,N是线段BP中点,AB=6厘米,那么MN的长等于(  )
A.2厘米B.3厘米C.4厘米D.5厘米

分析 首先根据中点定义可得到AM=PM=$\frac{1}{2}$AP,PN=$\frac{1}{2}$PB,再根据图形可得PB=AB-AP,MN=MP+PN,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M是AP的中点,
∴AM=PM=$\frac{1}{2}$AP,
∵N是PB的中点,
∴PN=$\frac{1}{2}$PB,
∴MN=MP+PN=$\frac{1}{2}$(AP+PB)=$\frac{1}{2}$AB=3厘米,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理清线段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分别是吊车在吊一物品时的实物图与示意图.已知吊车底盘CD的高度为2米,支架BC的长为4米,且与地面成30°角,吊绳AB与支架BC的夹角为80°,吊臂AC与地面成70°角.(参考数据:sin10°=cos80°=0.17,cos10°=sin80°=0.98,sin20°=cos70°=0.34,tan70°=2.75,sin70°=0.94)
(1)求吊绳与吊臂的长度.
(2)求吊车的吊臂顶端A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有因式a+1的是(  )
A.a2-1B.a2+aC.a2+a-2D.(a+2)2-2(a+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在△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边AC上一动点,联结DE,过点D作DF⊥DE交边BC于点F(点F与点B、C不重合),延长FD到点G,使DG=DF,联结EF、AG,已知AB=10,BC=6,AC=8.
(1)求证:AC⊥AG;
(2)设AE=x,CF=y,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BDF是以BF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把多项式ax2+2a2x+a3分解因式的结果是a(x+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从反思中总结基本活动经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例如,我们在全等学习中所总结的“一线三等角、K型全等”这一基本图形,可以使得我们在观察新问题的时候很迅速地联想,从而借助已有经验,迅速解决问题.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且D(0,2),点E是线段OB延长线上一点,M是线段OB上一动点(不包括点O、B),作MN⊥DM,垂足为M,且MN=DM.设OM=a,请你利用基本活动经验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2+a,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基本经验有利有弊,当基本经验有利于新问题解决的时候,这是基本经验的正迁移;当基本经验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局限了新问题的思考,让新问题解决不出来的时候,这是基本经验的负迁移.例如,如果(1)的条件去掉“且MN=DM”,加上“交∠CBE的平分线与点N”,如图2,求证:MD=MN.如何突破这种定势,获得问题的解决,请你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3)如图3,请你继续探索:连接DN交BC于点F,连接FM,下列两个结论:①FM的长度不变;②MN平分∠FMB,请你指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当a=$\sqrt{2}+1,b=\sqrt{2}$-1时,代数式$\frac{{{a^2}-2ab+{b^2}}}{{{a^2}-{b^2}}}$的值是$\frac{\sqrt{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和Q(m,n)关于x轴对称,则m的值为(  )
A.m=-2B.m=2C.m=-3D.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计算:(-2)3-32+|$\sqrt{3}$-10|,其中$\sqrt{3}$=1.732.(结果精确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