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四边形PCQD的面积等于△PCQ的面积的2倍,因此本题只需计算三角形PCQ的面积即可.可用t表示出PC和QB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三角形PCQ的面积与t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可求出y,t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四边形PQBA是梯形,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即PQ∥AB,可根据这两条平行线得出的关于CP,CA,CQ,CB的比例关系式求出此时t的值;
(3)可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来求解.延长PD交BC于M,通过相似三角形QMD和三角形ABC得出的关于OD,QM,AC,AB的比例关系式,可得出QM的表达式,然后根据PD∥AB得出的关于CP,CA,CM,CB的比例关系式求出t的值.
(4)可延长PD交AB于H,过Q作QR⊥AB于R.在直角三角形ARH中,AP=3t,因此AH=t,而HR=DQ=CQ=4t,在直角三角形BQR中,BQ=16-4t,因此BR=.由于AB=20.因此t+4t+=20,解得t=.因此存在时刻t使得PD⊥AB.
解答:解:(1)由题意知CQ=4t,PC=12-3t,
∴S△PCQ=PC•CQ=-6t2+24t.
∵△PCQ与△PDQ关于直线PQ对称,
∴y=2S△PCQ=-12t2+48t.

(2)当时,有PQ∥AB,而AP与BQ不平行,这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CA=12,CB=16,CQ=4t,CP=12-3t,

解得t=2.
∴当t=2秒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设存在时刻t,使得PD∥AB,延长PD交BC于点M,如图,
若PD∥AB,则∠QMD=∠B,
又∵∠QDM=∠C=90°,
∴Rt△QMD∽Rt△ABC,
从而
∵QD=CQ=4t,AC=12,
AB==20,
∴QM=
若PD∥AB,则

解得t=
∴当t=秒时,PD∥AB.

(4)存在时刻t,使得PD⊥AB.
时间段为:2<t≤3.
延长PD交AB于H,过Q作QR⊥AB于R.在直角三角形APH中,
∵AP=3t,
∴AH=t,而HR=DQ=CQ=4t,
在直角三角形BQR中,
∵BQ=16-4t,
∴BR=
∵AB=20.
t+4t+=20,解得t=
∴存在时刻t使得PD⊥AB.

点评:[点评]本题是一道动态几何题,综合性较强,区分度较大,有一定的难度.
【命题意图】最后总是函数的应用,去年是一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应用以及分类讨论,其实对初中而言,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关键是函数思想的确立,函数模型的建立.本题考查求解二次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关系式求值的运算技能和从情景中提取信息、解释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数学建模思想.本题在呈现方式上做出了创新,试题贴近社会经济的盈亏问题,赋予了生活气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数学的“有用性”.这样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数学学习模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莆田质检)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点E是AB上一点,以AE为直径的⊙O过点D,且交AC于点F.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若CD=6,AC=8,求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C=90°,AC=6cm,BC=8cm,AD和BD分别是∠BAC和∠ABC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D,求点D到BC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C=90°,∠A=30°,BC=1,将三角板中一个30°角的顶点D放在AB边上移动,使这个30°角的两边分别与△ABC的边AC、BC相交于点E、F,且使DE始终与AB垂直.
(1)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连接EF后,写出与△ABC一定相似的三角形;
(2)设AD=x,CF=y.求y与x之间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如果△CEF与△DEF相似,求AD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BD⊥AC,sinA=
3
5
,则cos∠CBD的值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接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点B停止.点P在AD上以
5
cm/s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
(t-2)
(t-2)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