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4.甲、乙两人相约周末登花果山,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登山上升的速度是每分钟10米,乙在A地时距地面的高度b为30米.
(2)若乙提速后,乙的登山上升速度是甲登山上升速度的3倍,请求出乙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登山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50米?

分析 (1)根据速度=高度÷时间即可算出甲登山上升的速度;根据高度=速度×时间即可算出乙在A地时距地面的高度b的值;
(2)分0≤x≤2和x≥2两种情况,根据高度=初始高度+速度×时间即可得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
(3)找出甲登山全程中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令二者做差等于50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300-100)÷20=10(米/分钟),
b=15÷1×2=30.
故答案为:10;30.
(2)当0≤x≤2时,y=15x;
当x≥2时,y=30+10×3(x-2)=30x-30.
当y=30x-30=300时,x=11.
∴乙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left\{\begin{array}{l}{15x(0≤x≤2)}\\{30x-30(2≤x≤11)}\end{array}\right.$.
(3)甲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100(0≤x≤20).
当10x+100-(30x-30)=50时,解得:x=4;
当30x-30-(10x+100)=50时,解得:x=9;
当300-(10x+100)=50时,解得:x=15.
答:登山4分钟、9分钟或15分钟时,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50米.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2)根据高度=初始高度+速度×时间找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将两函数关系式做差找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哈佳高铁建设工程中,有一段6000米的路段由甲、乙两个工程队负责完成.已知甲工程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乙工程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的2倍,且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比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少用30天.
(1)求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各完成多少米?
(2)由于施工条件限制,每天只能一个工程队施工,但是工程指挥部仍然要求工期不能超过50天,求甲工程队至少施工多少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区对即将参加中考的5000名初中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视力抽样调查,绘制出频数分布表和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毕业生视力抽样调查频数分布表
视力频数(人)频率
4.0≤x<4.3200.1
4.3≤x<4.6400.2
4.6≤x<4.9700.35
4.9≤x<5.2a0.3
5.2≤x<5.510b
(1)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200;
(2)在频数分布表中,a=60,b=0.05,并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视力在4.6以上(含4.6)均属正常,根据上述信息估计全区初中毕业生中视力正常的学生有多少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计算:$\root{3}{8}$-(3-π)0-|-3+2|;
(2)计算:$\frac{{x}^{2}-1}{x}$÷(1+$\frac{1}{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在△ABC中,以AC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AB于点G,且D是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直线EF是⊙O的切线;
(2)CF=5,cos∠A=$\frac{2}{5}$,求AE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直线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作射线DE并绕点D逆时针旋转45°,交直线BC边于点F,连结EF.
探究:当点E在边AB上,求证:EF=AE+CF.
应用:(1)当点E在边AB上,且AD=2时,则△BEF的周长是4.
(2)当点E不在边AB上时,EF,AE,CF三者的数量关系是EF=CF-AE或EF=AE-C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1),P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APB=∠BPC=∠CPA=120°,则点P叫做△ABC的费马点.
(1)若点P是等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点P是(填是或不是)该三角形的费马点.
(2)如果点P为锐角△ABC的费马点,且∠ABC=60°.求证:△ABP∽△BCP;
(3)已知锐角△ABC,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ABE和正△ACD,CE和BD相交于P点.如图(2)
①求∠CPD的度数;
②求证:P点为△ABC的费马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45°,BD是直径,且BC=2,连接CD,求BD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