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12•泰州)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kx+b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2=
c
x
的图象相交于B(-1,5)、C(
5
2
,d)两点.点P(m,n)是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上的动点.
(1)求k、b的值;
(2)设-1<m<
3
2
,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与函数y2=
c
x
的图象相交于点D.试问△PA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m=1-a,如果在两个实数m与n之间(不包括m和n)有且只有一个整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1)B、C两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的积相等,可求d的值,将B、C两点坐标代入y1=kx+b中,列方程组可求k、b的值;
(2)存在,根据直线解析式可求A点坐标,点P在直线上,点P(
3-n
2
,n),PD∥x轴,则D、P的纵坐标都是n,此时,D(-
5
n
,n),则PD=
3-n
2
+
5
n
,由S=
1
2
•n•PD,可求△PAD的面积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大值;
(3)点P(m,n)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由一次函数解析式可知,设m=1-a,则P(1-a,2a+1),依题意m≠n,可知a≠0,根据a>0和a<0两种情况,分别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将B点的坐标代入y2=
c
x
,得c=-5,
则y2=-
5
x

把x=
5
2
代入得y=-2,
则C(
5
2
,-2)
将B、C代入直线y1=kx+b得:
k=-2
b=3


(2)存在.
令y1=0,x=
3
2
,则A的坐标是:(
3
2
,0);
由题意,点P在线段AB上运动(不含A,B),
设点P(
3-n
2
,n),
∵DP平行于x轴,
∴D、P的纵坐标都是n,
∴D的坐标是:(-
5
n
,n),
∴S=
1
2
•n•PD=
1
2
3-n
2
+
5
n
)×n=-
1
4
(n-
3
2
2+
49
16

而-2m+3=n,得0<n<5;
所以由S关于n的函数解析式,所对应的抛物线开口方向决定,当n=
3
2
,即P(
3
4
3
2
),S的最大值是:
49
16


(3)由已知P(1-a,2a+1),易知,m≠n,1-a≠2a+1,a≠0;
若a>0,m<1<n,由题设m≥0,n≤2,
1-a<1
2a+1≤2

解不等式组的解集是:0<a≤
1
2

若a<0,n<1<m,由题设n≥0,m≤2,
1-a>1
2a+1≥0

解得:-
1
2
≤a<0;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
1
2
≤a<0,0<a≤
1
2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积相等求C点坐标,由“两点法”求直线解析式,根据平行于x轴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表示三角形的面积,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大值,本题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泰州)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顶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然后将△A1B1C1绕点A1顺时针旋转90°得到△A1B2C2
(1)在网格中画出△A1B1C1和△A1B2C2
(2)计算线段AC在变换到A1C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泰州)如图,数轴上的点P表示的数是-1,将点P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则点P′表示的数是
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泰州)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4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泰州)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D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CD相交于点P,则tan∠APD的值是
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泰州)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
(1)试判断线段AB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PC=2
5
,求⊙O的半径和线段PB的长;
(3)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