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已知AB为弦,MC为切线,BM⊥AB,求证:AC∥DM.
考点:切线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由题意可以判断M、C、D、B四点共圆;连接BC,运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切线的性质定理可以证明∠CAB=∠MDB,问题即可解决.
解答:证明:连接BC;
∵MC为⊙O的切线,
∴OC⊥MC,
又∵BM⊥AB,
∴∠MCD+∠B=180°,
∴M、C、D、B四点共圆,
∴∠MCB=∠MDB,
又∵MC为⊙O的切线,
∴∠MCB=∠CAB,
∴∠CAB=∠MDB,
∴AC∥DM.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灵活运用切线的性质定理来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若设这个人步行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
(1)这个人步行时间为
 
小时,骑车时间为
 
小时.
(2)求步行速度和骑车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在实数:(-
5
2,0,
π
2
,0.31,
22
7
39
,0.101001中无理数有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x=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的一个实数根,求m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①如图Ⅰ,在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EF,证明:EF=
1
2
(AD+BC);
②如图Ⅱ,在四边形ABCD中,若AD与BC不平行,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EF,判断EF与
1
2
(AD+B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③综合①、②可得结论: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若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则EF与
1
2
(AD+BC)的大小关系是
 

(2)从(1)的①到③,我们将“梯形ABCD”改为“四边形ABCD”后进行的探索,实际上就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将梯形两腰中点连线的性质“一般化”成任意四边形一组对比中点连线的性质.请将命题“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一般化后探索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友情提醒:命题“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不需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点F在CD上,∠BAE=∠FAE.
(1)指出线段AF、BC、FC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设AB=12,求线段FC的长.
(3)如图2:过AE中点G的直线分别交AB、CD于P、Q;求
PG
QG
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y+2与x成正比例,且x=-2时,y=0.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画出函数的图象;
(3)观察图象,当x取何值时,y≥0?
(4)若点(m,6)在该函数的图象上,求m的值;
(5)设点P在y轴负半轴上,(2)中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S△ABP=4,求P点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ABC中,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x轴正半轴上,AB=6,点C在y轴负半轴上,且OC=5,抛物线y=a(x-2)2+k经过△ABC的三个顶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的一般式;
(2)设横坐标为t的点P为抛物线上位于直线BC下方的一点,过点P作PQ∥BC交x轴于点Q,若直线PQ与直线BC之间的距离为d(d≠0),求d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PA交BC于点E,当t为何值时,使AE=2PE?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点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点O到正六边形的一边的距离为6,求这个正六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