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在等边△ABC中,点D为AC上一点,连接BD,直线l与线段BA、BD、BC分别相交于点E、P、F,且∠BPF=60°.
(1)如图1,写出图中所有与△BDC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若直线l向右平移,与线段BA、BD、BC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E、P、F,请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图1位置不尽相同的图形(其它条件不变),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来(不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探究:如图1,当BD满足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BPE的面积是△BPF的面积的2倍?请写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解:(1)△BDC∽△BFP、△BDC∽△EFB.
以△BDC∽△BFP以为例,证明如下:
∵∠C=∠BPF=60°,∠CBD=∠PBF,
∴△BDC∽△BFP.

(2)结论均成立,△BDC∽△BFP、△BDC∽△EFB.

(3)BD平分∠ABC时,△BPE的面积是△BPF的面积的2倍.
证明:∵BD平分∠ABC,
∴∠ABP=∠PBF=30°.
∵∠BPF=60°,
∴∠BFP=90°.
∴PF=PB.
又∵∠BEP=∠PBE=30°,
∴PE=PB.
∴PF=PE.
∴△BPE的面积是△BPF的面积的2倍.
分析:(1)△EFB和△BDC相似:∠ABC=∠C=60°,∠BEP=∠DBC=60°-∠ABD;△BPF和△BDC相似:∠PBF=∠CBD,∠BPF=∠C=60°;由前面可知△BDC∽△BFP.
(2)结论均成立,证法同(1).
(3)如果△BPE的面积是△BPF的面积的2倍,那么PE=2PF,根据(1)中得出的△BDC∽△BFP、△BDC∽△EFB,因此△BFP∽△EFB,那么EF:BF=BF:PF,BF2=EF•PF,BF=2PF,又有BE:BP=EF:BF,BF=PF,因此BF:PF==tan60°,而∠BPF=60°,所以∠BFP=90°,∠PBF=30°,因此∠EBP=30°,因此BD平分∠A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3)中根据相似三角形得出相关线段的比例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2、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AC中点,以AD为边作菱形ADEF,且AF∥BC,连接FC交DE于点G.
(1)求证:△ADB≌△AFC;
(2)写出图中除(1)以外的两对全等三角形(不要求写证明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在等边△ABC中,点D为AC上一点,连接BD,直线l与AB,BD,BC分别相交于点E,P,F,且∠BPF=60度.
(1)如图1,写出图中所有与△BPF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若直线l向右平移到图2,图3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来(不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探究:如图1,当BD满足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PF=
12
PE?请写出探精英家教网究结果,并说明理由.
(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在等边△ABC中,点D为AC上一点,连接BD,直线l与线段BA、BD、BC分别相交于点E、P、F,且∠BPF=60°.
(1)如图1,写出图中所有与△BDC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若直线l向右平移,与线段BA、BD、BC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E、P、F,请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图1位置不尽相同的图形(其它条件不变),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来(不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精英家教网
(3)探究:如图1,当BD满足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BPE的面积是△BPF的面积的2倍?请写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AC上一点,连结AB,BD,BC分别相交于点E,P,F,且∠BPF=60°
(1)写出图中所有与△BPF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探究:当BD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PF=
12
PE?请写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如图,在等边△ABC中取点P,使得PA,PB,PC的长分别为3,4,5,将线段AP以点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60°到线段AD,连接BD,下列结论:
①△ABD可以由△AP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P与点D的距离为3;③∠APB=150°;④S△APC+S△APB=6+
9
4
3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