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点B、D是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
∴点B与点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OB=OD,
又∵OA=OC,
∴四边形ABCD的形状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①把点B(k,3)代入y=
,解得:k=-
,
过B作BE⊥x轴于E,则OE=
,EB=3,
∵在Rt△BOE中,tanα=
=
=
,
∴α=60°,
∴OB=2
.
又∵点B、D是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
∴点B、D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
∴OB=OD=2
.
∵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A(-m,0),C(m,0)
∴OA=OB=OC=OD=2
∴m=2
;
②当m=2
时,设B(x,
)则x<0,
∵OB=2
,
∴x
2+(
)
2=(2
)
2,
解得x=±3或±
,
∵x<0,
∴x=-
或-3,
②能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的点B共有2个;,
(3)四边形ABCD不能是菱形.理由如下:
若四边形ABCD为菱形,则对角线AC⊥BD,且AC与BD互相平分,
因为点A、C的坐标分别为(-m,0)、(m,0),
所以点A、C关于原点O对称,且AC在x轴上,
所以BD应在y轴上,
这与“点B、D分别在第二、四象限”矛盾,
所以四边形ABCD不可能为菱形.
分析:(1)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点B、D是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所以点B与点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则OB=OD,又OA=OC,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出四边形ABCD的形状;
(2)①把点B(k,3)代入y=
,即可求出k的值;过B作BE⊥x轴于E,在Rt△BOE中,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求出tanα的值,得出α的度数;要求m的值,首先解Rt△BOE,得出OB的长度,然后根据进行的对角线相等得出OA=OB=OC=OD,从而求出m的值;
②当m=2
时,设B(x,
)则x<0,由OB=2
,得出x
2+(
)
2=(2
)
2,解此方程,得x=±3或±
满足条件的x的值有两个,故能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的点B共有两个;
(3)假设四边形ABCD为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可知AC⊥BD,且AC与BD互相平分,又AC在x轴上,所以BD应在y轴上,这与“点B、D分别在第二、四象限”矛盾,所以四边形ABCD不可能为菱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菱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