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在矩形ABCD中,P为AD上一点,连接BP,CP,过C作CE⊥BP于点E,连接ED交PC于点F.
(1)求证:△ABP∽△ECB;
(2)若点E恰好为BP的中点,且AB=3,AP=k(0<k<3).
①求$\frac{PF}{PC}$的值(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M、N分别为PC,EC上的任意两点,连接NF,NM,当k=$\sqrt{2}$时,求NF+NM的最小值.

分析 (1)根据矩形的想知道的∠A=∠ABC=90°,由余角的性质得到∠APB=∠P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①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rac{AP}{AB}=\frac{BE}{BC}$,得到BP=$\sqrt{9+{k}^{2}}$,过P作PH⊥PD交DE于H,推出P,E.C,D四点共圆,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PDH=∠PCE=∠BCE=∠AB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想知道的$\frac{PH}{PD}=\frac{AP}{AB}$,即可得到结论;②把k=$\sqrt{2}$代入$\frac{PF}{FC}=\frac{9-2}{18}$=$\frac{7}{18}$,过F作FG⊥BC于G交CE于N,反向延长交AD于H,则FH⊥AD,过N作NM⊥PC于M,根据线段公理得到NF+NM的最小值即为FG的长,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1)证明:在矩形ABCD中,
∵∠A=∠ABC=90°,
∵CE⊥BP,
∴∠CEB=90°,
∴∠A=∠CEB,
∴∠APB+∠ABP=∠ABP+∠PBC=90°,
∴∠APB=∠PBC,
∴△ABP∽△ECB;

(2)解:①∵△ABP∽△ECB,
∴$\frac{AP}{BP}=\frac{BE}{BC}$,
∵BP=$\sqrt{9+{k}^{2}}$,E为BP的中点,
∴BE=$\frac{\sqrt{9+{k}^{2}}}{2}$,
∴BC=$\frac{9+{k}^{2}}{2k}$,
过P作PH⊥PD交DE于H,
∴PD=BC-AP=$\frac{9-{k}^{2}}{2k}$,
∵∠BEC=∠ADC=90°,
∴P,E.C,D四点共圆,
∴∠PDH=∠PCE=∠BCE=∠ABP,
∴△APB∽△PHD,
∴$\frac{PH}{PD}=\frac{AP}{AB}$,
∴PH=$\frac{9-{k}^{2}}{6}$,
∴$\frac{PF}{PC}$=$\frac{PF}{FC+PF}=\frac{9-{k}^{2}}{27-{k}^{2}}$;
②当k=$\sqrt{2}$时,$\frac{PF}{FC}=\frac{7}{25}$,
过F作FG⊥BC于G交CE于N,反向延长交AD于H,
则FH⊥AD,过N作NM⊥PC于M,
∴NF+NM的最小值即为FG的长,
∴$\frac{FG}{FH}$=$\frac{FC}{PF}$=$\frac{25}{7}$,
∴FG=$\frac{54}{25}$,
即NF+NM的最小值是$\frac{54}{2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四点共圆,勾股定理,最短距离问题,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将△ABC沿着过AB中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1处,折痕与AC边交于点E,分别过点D、E作BC的垂线,垂足为Q、P,称为第1次操作,记四边形DEPQ的面积为S1;还原纸片后,再将△ADE沿着过AD中点D1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DE边上的A2处,折痕与AC边交于点E1,分别过点D1、E1作BC的垂线,垂足为Q1、P1,称为第2次操作,记四边形D1E1P1Q1的面积为S2;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若△ABC的面积为1,则Sn的值为(  )
A.$\frac{{2}^{2n}-2}{{2}^{2n}}$B.$\frac{{2}^{n}-1}{{2}^{2n-1}}$C.$\frac{{3}^{n}-1}{{2}^{2n}}$D.$\frac{{2}^{n-1}-1}{{2}^{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若a>3,化简|a|-|3-a|的结果为(  )
A.3B.-3C.2a-3D.2a+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边长为$\sqrt{2}$的正方形ABCD与边长为2的正方形AEFG按图1位置放置,AD与AE在同一直线l上,AB与AG在同一直线上.
(1)图1中,小明发现DG=BE,请你帮他说明理由.
(2)小明将正方形ABCD按如图2那样绕点A旋转一周,旋转到当点C恰好落在直线l上时,请你直接写出此时BE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学习三视图时,老师在讲台上用四盒粉笔盒摆放出如图形状的几何体,那么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扇形AOB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12π-$\frac{9\sqrt{3}}{2}$B.4π-$\frac{9\sqrt{3}}{2}$C.12π-9$\sqrt{3}$D.4π-9$\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甲、乙两人匀速行走从同一地点到距离1500米处的图书馆,甲出发5分钟后,乙出发并沿同一路线行走,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frac{5}{3}$.设甲、乙两人相距s(米),甲行走的时间为t(分),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①甲行走的速度是30米/分,乙的速度是50米/分;
②乙走了7.5分钟就追上了甲;        
③当甲、乙两人到达图书馆时分别用了50分钟和35分钟;
④甲行走30.5分钟或38分钟时,甲、乙两人相距360米;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问题发现:
如图1,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CD、AD上的动点,连接BE、CF交于点P,若始终保持CE=DF.
①线段BE和CF的关系是 BE=CF,且BE⊥CF,说明理由;
②当点E从点C运动到点D时,求点P运动的路径长;
(2)拓展探究:
如图2,在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F分别是边AC、BC上的动点,连接AF、BE,交于点P,若始终保持AE=CF,当点E从点A运动到点C时,直接写出点P运动的路径长是 $\frac{4\sqrt{3}}{3}$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学习了《数据的分析》后,某同学对学习小组内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的数学学月考成绩进行了统计,发现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121分,方差分别为S2=16.3,S2=17.1,S2=19.4,S2=14.5,则数学成绩最稳定的同学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