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M,与x轴的交点为A、B(点B在点A的右侧),△ABM的三个内角∠M、∠A、∠B所对的边分别为m、a、b.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a)x2+2bx+(m+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判断△AB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顶点M的坐标为(-2,-1)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画出该抛物线的大致图形.
(3)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C、D两点,以CD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求该圆的圆心坐标.
【答案】分析:(1)由于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a)x2+2bx+(m+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可以得到△=(2b)2-4(m-a)(m+a)=0,进一步得到a2+b2=m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抛物线的对称性从而确定三角形△ABM的形状;
(2)把二次函数解析式设为y=t(x+2)2-1,由(1)知道△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又顶点M(-2,-1),所以AB=1,即AB=2,从而求出A,B的坐标,把B的坐标代入y=t(x+2)2-1就可以求出t,也就求出了抛物线的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画出图象;
(3)设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y=k,可以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k>-1),可以得到线段CD的长为,又以CD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所以,解此方程求出k,就可以求出该圆的圆心坐标了.
解答:解:(1)令△=(2b)2-4(m-a)(m+a)=0
得a2+b2=m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抛物线的对称性知
△ABM是一个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设y=t(x+2)2-1
∵△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又顶点M(-2,-1)
AB=1,即AB=2
∴A(-3,0),B(-1,0)
将B(-1,0)代入y=t(x+2)2-1中得t=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1,即y=x2+4x+3
图象如图:

(3)设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y=k
解方程组
(k>-1)
∴线段CD的长为
∵以CD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
据题意得
∴k2=k+1
解得
∴圆心坐标为(-2,)和(-2,).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抛物线的对称性,直线与圆相切等知识,综合性强,能力要求极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点(2,8)在抛物线y=ax2上,则a的值为(  )
A、±2
B、±2
2
C、2
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A(3,0)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与x轴相交于B、C,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于D.
(1)若抛物线y=ax2+bx+c经过B、C、D三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抛物线与圆A的另一个交点E的坐标;
(2)若动直线MN(MN∥x轴)从点D开始,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移动,且与线段CD、y轴分别交于M、N两点,动点P同时从点C出发,在线段OC上以每秒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连接PM,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
MN•OPMN+OP
的值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若以P、C、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D相似,求实数t的值.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若(2,0)、(4,0)是抛物线y=ax2+bx+c上的两个点,则它的对称轴是直线(  )
A、x=0B、x=1C、x=2D、x=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为原点,抛物线y=ax2+bx经过点A(6,0),且顶点B(m,6)在直线y=2x上.
(1)求m的值和抛物线y=ax2+bx的解析式;
(2)如在线段OB上有一点C,满足OC=2CB,在x轴上有一点D(10,0),连接DC,且直线DC与y轴交于点E.
①求直线DC的解析式;
②如点M是直线DC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有另一点N,且以O、E、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求出点N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过程.)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陕西)如果一条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
(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
等腰
等腰
三角形;
(2)若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的值;
(3)如图,△OAB是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若存在,求出过O、C、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