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当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含有字母系数时,随着系数中的字母取值的不同,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也将发生变化.例如:由抛物线y=x2-2mx+m2+2m-1①有y=(x-m)2+2m-1②,所以抛物线顶点坐标为(m,2m-1),即x=m③,y=2m-1④.当m的值变化时,x,y的值也随之变化,因而y的值也随x值的变化而变化.将③代入④,得y=2x-1⑤.可见,不论m取任何实数,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y和横坐标x都满足关系式:y=2x-1;
(1)根据上述阅读材料提供的方法,确定点(-2m,m-1)满足的函数关系式为
 

(2)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方法,确定抛物线y=x2-
2
m
x+1+m+
1
m2
顶点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的关系式.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
分析:(1)令x=-2m①,y=m-1②,由①得出m=-
1
2
x③,将③代入②,即可确定点(-2m,m-1)满足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材料提示,先把抛物线解析式配方成顶点式,写出顶点的表达式,再消掉字母m即可得到顶点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的关系式.
解答:解:(1)令x=-2m①,y=m-1②,
由①得m=-
1
2
x③,
将③代入②,得y=-
1
2
x-1,
即点(-2m,m-1)满足的函数关系式为y=-
1
2
x-1.
故答案为y=-
1
2
x-1;

(2)∵y=x2-
2
m
x+1+m+
1
m2

=(x2-
2
m
x+
1
m2
)+m+1
=(x-
1
m
2+m+1,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1
m
,m+1),
设顶点为P(x,y),则x=
1
m
①,y=m+1②,
由①得出m=
1
x
③,
将③代入②,得y=
1
x
+1.
∴顶点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的关系式为y=
1
x
+1.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函数解析式一般形式与顶点式的转化,读懂材料提供的信息,写出顶点的坐标,并会消掉字母m是解题的关键,灵活性较强,有创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公司四个部门的营业情况,则销售情况最好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将左图中的阴影部分裁剪下来,重新拼成一个如右图的长方形.
(1)根据两个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得到一个数学公式
 
,这个公式的名称叫
 

(2)根据你在(1)中得到的公式计算下列算式:(1-
1
22
)(1-
1
32
)(1-
1
42
)(1-
1
52
)…(1-
1
992
)(1-
1
100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点A(3,0),B(0,
3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过A、B两点.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将△AOB沿直线AB翻折,点O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y=
m
x
(m>0)的图象上,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某轮船由A点出发沿正东方向AN航行,在A点望湖中小岛M,测得∠MAN=30°,航行100米到达B点时,测得∠MBN=45°,在小岛M周围120米以内有暗礁,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有没有触礁的危险?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作图题:如图是6×6的网格,已知格点△ABC和格点A1
(1)将△ABC平移,使点A的对应点为A1,请画出平移后的△A1B1C1
(2)请画出△ABC绕点A1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解不等式:
x
3
-
1
2
(x-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B=90°,BC=5
3
,∠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t>0).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
(1)AC的长是
 
,AB的长是
 

(2)在D、E的运动过程中,线段EF与AD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化,那么线段EF与AD是何关系,并给予证明;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4)当t为何值,△BEF的面积是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已知AB∥CD,分别探究下面两个图形中∠APC和∠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两个结论中任意选出一个,说明你所探究的结论的正确性.
结论:(1)
 

(2)
 

选择结论
 
,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