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由题意可得:
,
解得
.
故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y=x
2-3x.
(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OD=1,
∴OD=1-a,
∴B(1-a,-a)代入解析式:-a=(1-a)
2-3(1-a).
解得:a
1=
-1,a
2=-1-
(不合题意舍去),
故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
-1;
(3)①当E点运动到抛物线上时,设平移后正方形为B′C′D′E′,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E′(1+
,1-
),
因此OD′=1+
,即平移的距离为OD′-OD=
.
②当B点运动到抛物线上时,同理可求得B′(1+
,1-
),
因此OC′=1+
,
因为OC=1-a=2-
,
因此平移的距离为OC′-OC=2
-1.
③当D点运动到抛物线上时,可得D′(3,0),因此平移的距离为OD′-OD=3-1=2.
④当C点运动到抛物线上时,可得C′(3,0),因此抛物线移动的距离为OC′-OC=3-(2-
)=1+
.
综上所述,正方形平移的距离为
,2,2
-1,
+1.
分析:(1)将A和原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中,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可设出C的坐标如(a,0),那么CD=BC=1-a,因此B点坐标为(a,1-a)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B点坐标,代入求得的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a值,从而求得正方形的边长.
(3)本题要按四边顶点分别在抛物线的图象上这四种情况进行求解,解题思路一致.以E点落在抛物线图象上为例说明:题(2)已经求出了正方形的边长为
-1,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那么此时E′的坐标为(1+
,1-
),已知了OD=6,而OD′=1+
,因此移动的距离为OD′-OD=
..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正方形的性质、函数图象的平移、一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题目难度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