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甲乙两地相距72千米,李磊骑自行车往返两地一共用了7小时,已知他去时的平均速度比返回时的平均速度快$\frac{1}{3}$,求李磊去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小芸同学解法如下:
解:设李磊去时的平均速度是x千米/时,则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1-$\frac{1}{3}$)x千米/时,由题意得:$\frac{72}{x}$+$\frac{72}{(1-\frac{1}{3})x}$=7,…
你认为小芸同学的解法正确吗?若正确,请写出该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并完成剩下的步骤;若不正确,请说明原因,并完整地求解问题.

分析 由“去时的平均速度比返回时的平均速度快$\frac{1}{3}$”并不等于“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比去时的平均速度慢$\frac{1}{3}$”,可得出小芸同学的解法不正确.
设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去时的平均速度为(1+$\frac{1}{3}$)x千米/时,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结合往返的时间,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并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小芸同学的解法不正确.
理由为:“去时的平均速度比返回时的平均速度快$\frac{1}{3}$”并不等于“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比去时的平均速度慢$\frac{1}{3}$”.
正确的解法是:
设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去时的平均速度为(1+$\frac{1}{3}$)x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frac{72}{(1+\frac{1}{3})x}$+$\frac{72}{x}$=7,
解得:x=18,
经检验,x=18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1+$\frac{1}{3}$)x=(1+$\frac{1}{3}$)×18=24.
答:李磊去时的平均速度是24千米/时.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结合往返的时间,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left\{\begin{array}{l}{x+y=3}\\{ax-by=5}\end{array}\right.$与$\left\{\begin{array}{l}{bx-2ay=1}\\{x-7=y}\end{array}\right.$同解,求$\frac{b}{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为3,面积为2,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sqrt{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已知:在Rt△ABC中,斜边AB=10,sinA=$\frac{4}{5}$,点P为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PQ平分∠CPB交边BC于点Q,QM⊥AB于M,QN⊥CP于N.
(1)当AP=CP时,求QP;
(2)若四边形PMQN为菱形,求CQ;
(3)探究:AP为何值时,四边形PMQN与△BPQ的面积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有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图甲是选取了2块不同的卡片,拼成的一个图形,借助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不同表示可以用来验证恒等式a(a+b)=a2+ab成立.
(1)根据图乙,利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a+2b)(a+b)=a2+3ab+2b2
(2)试将等式(a+b)2=a2+2ab+b2补充完整,并用上述拼图的方法说明它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AB∥CD,∠D=∠E=35,则∠B的度数为(  )
A.60°B.65°C.70°D.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已知点A(0,1),B(0,-1),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BAC等于(  )
A.90°B.120°C.60°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甲、乙两盏路灯杆相距20米,一天晚上,当小明从灯甲底部向灯乙底部直行16米时,发现自己的身影顶部正好接触到路灯乙的底部.已知小明的身高为1.6米,那么路灯甲的高为(  )
A.7米B.8米C.9米D.1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frac{1}{2}$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BC的周长为24,AB=7,则△ADC的周长为(  )
A.10B.17C.20D.2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