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1,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点(均不与点A、B、C重合),记△DEF的周长为.
(1)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中点,则=_______;
(2)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任意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小亮和小明对第(2)问中的最小值进行了讨论,小亮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以AC边为轴翻折一次得,再将以为轴翻折一次得,如图2所示. 则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老师听了后说:“你的想法很好,但的长度会因点D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以还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小明接过老师的话说:“那我们继续再翻折3次就可以了”.请参考他们的想法,写出你的答案.
解:(1); ……………………………2分
(2). .……………………………5分
解析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2)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将△ABC翻折5次,再利用梯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1)∵等边△ABC的边长为1,
∴AB=AC=BC=1,
∵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中点,
∴DE=AC=,EF=AB=,DF=BC=,
∴△DEF的周长为p=++=;
(2)
根据题意与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D2F2+F2E3+E3D4=p,
∵D2与D4分别是A1B1与A2B2的中点时D2、F2、E3、D4共线,
∴当D2与D4分别是A1B1与A2B2的中点时,p最小值为:(A1B2+A2B1)=,
∵p<AB+AC+BC=3,
∴p的取值范围是:≤p<3.
故答案为:(1),(2)≤p<3.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1,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点(均不与点A、B、C重合),记△DEF的周长为.
(1)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中点,则=_______;
(2)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任意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小亮和小明对第(2)问中的最小值进行了讨论,小亮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以AC边为轴翻折一次得,再将以为轴翻折一次得,如图2所示. 则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老师听了后说:“你的想法很好,但的长度会因点D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以还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小明接过老师的话说:“那我们继续再翻折3次就可以了”.请参考他们的想法,写出你的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初三下学期第二十八章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检测题 题型:解答题
如图1,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1,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点(均不与点A、B、C重合),记△DEF的周长为.
(1)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中点,则=_______;
(2)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任意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小亮和小明对第(2)问中的最小值进行了讨论,小亮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以AC边为轴翻折一次得,再将以为轴翻折一次得,如图2所示. 则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老师听了后说:“你的想法很好,但的长度会因点D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以还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小明接过老师的话说:“那我们继续再翻折3次就可以了”.请参考他们的想法,写出你的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