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中学为开拓学生视野,开展“课外读书周”活动,活动后期随机调查了九年级部分学生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并将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学生总数为_____人,被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是_____小时,众数是_____小时;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课外阅读时间为5小时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_;
(3)若全校九年级共有学生800人,估计九年级一周课外阅读时间为6小时的学生有多少人?
【答案】50 4 5 144°
【解析】
(1)根据统计图可知,课外阅读达3小时的共10人,占总人数的20%,由此可得出总人数;求出课外阅读时间4小时与6小时男生的人数,再根据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根据求出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2)求出课外阅读时间为5小时的人数,再求出其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即可得出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求出总人数与课外阅读时间为6小时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的积即可.
(1)∵课外阅读达3小时的共10人,占总人数的20%,
∴=50(人).
∵课外阅读4小时的人数是32%,
∴50×32%=16(人),
∴男生人数=16﹣8=8(人);
∴课外阅读6小时的人数=50﹣6﹣4﹣8﹣8﹣8﹣12﹣3=1(人),
∴课外阅读3小时的是10人,4小时的是16人,5小时的是20人,6小时的是4人,
∴中位数是4小时,众数是5小时.
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50,4,5;
(2)∵课外阅读5小时的人数是20人,
∴×360°=144°.
故答案为:144°;
(3)∵课外阅读6小时的人数是4人,
∴800×=64(人).
答:九年级一周课外阅读时间为6小时的学生大约有64人.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车同时从地出发前往地,其中甲车选择有高架的路线,全程共,乙车选择没有高架的路线,全程共.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比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每小时快千米,乙车到达地花费的时间是甲车的倍.问甲、乙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ABC中,∠B=∠C,AB=16cm,BC=12cm,D为AB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BC上以4cm/s的速度由B向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a(cm/s)的速度由C向A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0≤t≤3)
(1)用关于t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
(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a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E平分∠BAC交⊙O于点E,交BC于点D,过点E做直线l∥BC.
(1)判断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BC的平分线BF交AD于点F,求证:BE=EF;
(3)在(2)的条件下,若DE=4,DF=3,求AF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旅游公司在景区内配置了50辆观光车共游客租赁使用,假定每辆观光车一天内最多只能出租一次,且每辆车的日租金x(元)是5的倍数.发现每天的营运规律如下:当x不超过100元时,观光车能全部租出;当x超过100元时,每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5元,租出去的观光车就会减少1辆.已知所有观光车每天的管理费是1100元.
(1)优惠活动期间,为使观光车全部租出且每天的净收入为正,则每辆车的日租金至少应为多少元?(注:净收入=租车收入﹣管理费)
(2)当每辆车的日租金为多少元时,每天的净收入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抛物线y=a(x+3)(x﹣1)(a≠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经过点A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1)若点D的横坐标为2,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若在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求点P的坐标;
(3)在(1)的条件下,设点E是线段AD上的一点(不含端点),连接BE.一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E,再沿线段ED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D后停止,问当点E的坐标是多少时,点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不能判断△ABE ≌△ACD的是
A.∠B=∠CB.AD=AEC.∠BDC=∠CEBD.BE=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问题情境)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12,AC=8,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依据是 .
A.SSS B.SAS C.AAS D.HL
(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 .
解后反思: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初步运用)
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若EF=3,EC=2,求线段BF的长.
(灵活运用)
如图3,在△ABC中,∠A=90°,D为BC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试猜想线段BE、CF、EF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