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3x2不动,而把x轴、y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中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y=3(x-2)2+2B.y=3(x+2)2-2C.y=3(x-2)2+2D.y=3(x+2)2+2

分析 该题实际上是将抛物线y=3x2向下、向左平移2个单位,根据“左加右减”的规律解答即可.

解答 解:抛物线y=3x2的顶点坐标为(0,0),把点(0,0)向下、向左平移2个单位(-2,-2),所以在新坐标系中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2)2-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C,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过点P的直线l交⊙C于异于点P的A,B两点,在P,A,B三点中,位于中间的点恰为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则称点P为⊙C 的相邻点,直线l为⊙C关于点P的相邻线.
(1)当⊙O的半径为1时,
①分别判断在点D($\frac{1}{2}$,$\frac{1}{4}$),E(0,-$\sqrt{3}$),F(4,0)中,是⊙O的相邻点有D或E;
②请从①中的答案中,任选一个相邻点,在图1中做出⊙O关于它的一条相邻线,并说明你的作图过程;
③点P在直线y=-x+3上,若点P为⊙O的相邻点,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frac{\sqrt{3}}{3}x+2\sqrt{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若线段MN上存在⊙C的相邻点P,直接写出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校参加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的16名运动员的身高如表:
 身高(cm) 172 173 175176 
 人数(个) 44
则该校16名运动员身高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单位:cm)(  )
A.173cm,173cmB.174cm,174cmC.173cm,174cmD.174cm,17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某电信部门计划修建一条连接B、C两地的电缆,测量人员在山脚A点测得B、C两地的仰角分别为30°、45°,在B地测得C地的仰角为60°.已知C地比A地高200米,电缆BC至少长多少米?($\sqrt{3}$≈1.732,$\sqrt{2}$≈1.414,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测角仪和皮尺估测教学楼AB的高度.同学们在教学楼的正前方D处用高为1米的测角仪测的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30°,然后他们向教学楼方向前进30米到达E处,又测得A的仰角为60°,则教学楼高度AB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qrt{3}$=1.7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计算:(-1)2-$\sqrt{4}$×(2013-π)0+($\frac{1}{3}$)-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不等式组$\left\{\begin{array}{l}{2x-1>0}\\{x+1≥0}\end{array}\right.$的解集是(  )
A.x$>\frac{1}{2}$B.-1$≤x<\frac{1}{2}$C.x$<\frac{1}{2}$D.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抛物线F:y=ax2+bx+c(a>0)与y轴相交于点C,直线L1经过点C且平行于x轴,将L1向上平移t(t>0)个单位得到直线L2.设L1与抛物线F的交点为C、D,L2与抛物线F的交点为A、B,连结AC、BC.
(1)当a=$\frac{1}{2}$,b=-$\frac{3}{2}$,c=1,t=2时,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用含a的式子表示)
(3)在(2)的条件下,若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恰好在抛物线F的对称轴上,连结A′C,BD,若四边形A′CDB的面积为2$\sqrt{3}$,求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小东将一张长AD为12、宽AB为4的矩形纸片按如下方式进行折叠:在纸片的一边BC上分别取点P,Q,使得BP=CQ,连结AP、DQ,将△ABP、△DCQ分别沿AP、DQ折叠得△APM,△DQN,连结MN.小东发现线段MN的位置和长度随着点P、Q的位置变化而发生改变.
(1)请在图1中过点M,N分别画ME⊥BC于点E,NF⊥BC于点F.
求证:①ME=NF;②MN∥BC.
(2)如图1,若BP=3,求线段MN的长;
(3)如图2,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MN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