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1,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10,BC=12,cosB=
35
,点P在边精英家教网BC上移动(点P不与点B、C重合),点Q在射线AD上移动,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有∠APQ=∠CAD,PQ交AC于点E.
(1)求对角线AC的长;
(2)若PB=4,求AE的长;
(3)当△APE为等腰三角形时,求PB的长.
分析:(1)作AH⊥BC,垂足为H.在直角三角形ABH中,利用余弦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BH=6,所以HC=6;然后在Rt△AH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度;
(2)先证明△ABP∽△PC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CE的长度,从而求得AE=AB-CE=10-3.2=6.8;
(3)由△APE∽△ACP推知,当△APE是等腰三角形时,△ACP也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应该分类讨论:①当PC=AC=10时,PB=BC-PC=BC-AB;②当PA=PC时,△ACP∽△BCA③当AC=AP时,AE≠AP.
解答:精英家教网解:(1)作AH⊥BC,垂足为H(1分).
在Rt△ABH中,∵cosB=
BH
AB

BH=ABcosB=10×
3
5
=6

∴HC=BC-BH=12-6=6(1分)
∴AH=
AB2-BH2
=
102-62
=8,
在Rt△AHC中,由勾股定理得AC=
AH2+HC2
=
82+62
=10
(1分)

(2)∵AB=10,Ac=10,
∴AB=AC,
∴∠B=∠ACB,
∵AD∥BC,得∠CAD=∠ACB,
∵∠APQ=∠CAD,
∴∠APQ=∠ACB,
∴∠B=∠ACB=∠APQ.
∵∠APC=∠B+∠BAP=∠APQ+∠QPC,
又∵∠APQ=∠B,∴∠BAP=∠QPC,
即∠BAP=∠EPC(2分)
又∵∠B=∠ACB∴△ABP∽△PCE,
PB
AB
=
CE
PC
(1分),即
4
10
=
CE
12-4
解得CE=3.2
∴AE=AB-CE=10-3.2=6.8(2分)

(3)∵∠APQ=∠ACB,即∠APE=∠ACB
又∵∠PAE=∠PAC
∴△APE∽△ACP(1分)
∴当△APE是等腰三角形时,△ACP也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①当PC=AC=10时,PB=BC-PC=BC-AB=12-10=2(1分).
②当PA=PC时,∠PAC=∠PCA=∠ABC,∴△ACP∽△BCA(1分).
AC
PC
=
BC
AC
∴AC2=PC•BC,即102=12PC,解得PC=
25
3
PB=
11
3
(1分).
③当AC=AP时,则有∠APC=∠ACB=∠ABC,
∵点P在BC边上,∴点P与点B重合,
这与点P不与点B重合矛盾.
所以AC≠AP(1分).
综上所述,当△APE是等腰三角形时,PB=2或PB=
11
3
(1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注意,解答(3)时,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B1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x2-x1,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3)在图1中,设点D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x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 B1的坐标分别为 (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3)在图1中,设点D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28):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B1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x2-x1,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3)在图1中,设点D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x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二次函数》(06)(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0•义乌)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B1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x2-x1,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3)在图1中,设点D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x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