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1.阅读理解
(一)阅读与思考
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式就是方程思想,刚学过的《勾股定理》及《一次函数》都与它有密切的联系.暑假后,方程家族也将迎来《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新成员,它的求解方法之一“配方法”,相信你一学就会,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1=0
解:x2+2x-1=0⇒x2+2x+1=2⇒(x+1)2=2⇒x+1=$\sqrt{2}$或x+1=-$\sqrt{2}$
∴x=-1+$\sqrt{2}$或x=-1-$\sqrt{2}$
(二)解决问题
 如图1,矩形ABCD中,AB=9,AD=12,点G在CD上,且DG=5,点P从点B出发,以1单位每秒的速度在BC边上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
(1)△APG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34时x的值;
(2)在点P从B向C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使AP⊥GP的时刻?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M,N分别是AP、PG的中点,在点P从B向C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所扫过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并直接写出它的面积15.

分析 (1)PB=x,PC=12-x,然后依据△APG的面积=矩形的面积-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将y=34代入函数关系式可求得x的值;
(2)先依据勾股定理求得PA、PG、AG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从而可求得x的值;
(3)确定出点P分别与点B和点C重合时,点M、N的位置,然后依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明M1M2∥N1N2,N1N2=M1M2,从而可判断出MN扫过区域的形状,然后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1)∵四边形ABCD为矩形,
∴DC=AB=9,AD=BC=12.
∵DG=5,
∴GC=4.
∵PB=x,PC=12-x,
∴y=9×12-$\frac{1}{2}$×9•x-$\frac{1}{2}$×4×(12-x)-$\frac{1}{2}$×5×12,整理得:y=-2.5x+54.
当y=34时,-2.5x+54=34,解得x=8.
(2)存在.
∵PB=x,PC=12-x,AD=12,DG=5,
∴PA2=AB2+BP2=81+x2,PG2=PC2+GC2=(12-x)2+16,AG2=AD2+DG2=169.
∵当AG2=AP2+PG2时,AP⊥PG,
∴81+x2+(12-x)2+16=169,整理得:x2-12x+36=0,配方得:(x-6)2=0,
解得:x=6.
(3)如图所示:

∵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M位于M1处,点N位于点N1处,
∴M1为AB的中点,点N1位GB的中点.
∵当点P与点C重合时,点M位于M2处,点N位于点N2处,
∴M2为AC的中点,点N2位CG的中点.
∴M1M2∥BC,M1M2=$\frac{1}{2}$BC,N1N2∥BC,N1N2=$\frac{1}{2}$BC.
∴M1M2∥N1N2,N1N2=M1M2
∴四边形M1M2N2N1为平行四边形.
∴MN扫过的区域为平行四边形.
S=$\frac{1}{2}$BC•($\frac{1}{2}$AB-$\frac{1}{2}$CG)=6×2.5=15
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1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列函数关系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画出MN扫过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M,N,Q分别是AC,AB,CD,MN的中点,AD=BC,则∠PQM的度数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某校从六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要求每人只选取一种喜欢的书籍,如果没有喜欢的书籍,则作“其它”类统计.图(1)与图(2)是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这两个统计图可知被抽查的学生中,喜欢“科普常识”的学生有90人
B.若该年级共有900名学生,则可估计喜爱“科普常识”的学生约有270人
C.由这两个统计图不能估计喜欢“小说”的人数
D.在扇形统计图中,“漫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x的方程:①ax2+bx+c=0;②2x2-x-3=0;③x+3=$\frac{1}{x}$;④(a2+a+1)x2-a=0;⑤$\sqrt{x+1}$=x-1,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点P为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点Q为BC延长线上一点,PA=CQ,连接PQ交AC于D,若CD=3,BQ=10,则PA的长为(  )
A.2B.2.2C.2.5D.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若a,b表示有理数,且a=-b,那么在数轴上表示a与数b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
A.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较远B.表示数b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较远
C.相等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有理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的整数都是有理数B.所有的分数都是有理数
C.所有的无限小数都是有理数D.所有的有限小数都是有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AB=10,∠CBA=30°,点D在线段AB上运动,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DF⊥DE于点D,并交EC的延长线于点F,当点D从点A运动到点B时,线段EF的最小值是5$\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若BC=$\sqrt{3}$AB,求∠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