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③EB⊥ED;④S△APD+S△APB=.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①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易得∠EAB=∠PAD,再结合已知条件利用SAS可证两三角形全等;③利用①中的全等,可得∠APD=∠AEB,结合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易得∠BEP=90°,即可证;②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利用③中的∠BEP=9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BE,结合△A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EF、BF;④连接BD,求出△ABD的面积,然后减去△BDP的面积即可.
①∵∠EAB+∠BAP=90°,∠PAD+∠BAP=90°,
∴∠EAB=∠PAD,
又∵AE=AP,AB=AD,
∴△APD≌△AEB;
故此选项成立;
③∵△APD≌△AEB,
∴∠APD=∠AEB,
又∵∠AEB=∠AEP+∠BEP,∠APD=∠AEP+∠PAE,
∴∠BEP=∠PAE=90°,
∴EB⊥ED;
故此选项成立;
②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
∵AE=AP,∠EAP=90°,
∴∠AEP=∠APE=45°,
又∵③中EB⊥ED,BF⊥AF,
∴∠FEB=∠FBE=45°,
又∵
∴BF=EF=
故此选项不正确;
④连接BD,在Rt△AEP中,
∵AE=AP=1,
∴
又∵PB=
∴
∵△APD≌△AEB
∴PD=BE=2
故此选项成立;
故选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出选择、填空的最后一题出现.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5 |
2 |
6 |
6 |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7 | 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