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8.△ABC与△CDE是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直线BE与直线AD交于点M,点D、E不在△ABC的边上.
(1)当点E在△ABC外部时(如图1),写出AD与BE的数量关系.
(2)若CD<BC,将△CDE绕着点C逆时针旋转,使得点E由△ABC的外部运动到△ABC的内部(如图2).在这个运动过程中,∠AMB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在图2的情况下求出∠AMB的度数,若变化,说明理由.
(3)如图3,当B、C、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BC=CD时,写出BM,ME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析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CE,转化出∠BCE=∠ACD,从而得出△BCE≌△ACD即可;
(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CE,转化出∠BCE=∠ACD,从而得出△BCE≌△ACD得出∠EBC=∠DAC,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
(3)先判断出∠BFC=90°,接着判断出BE=2BF,利用勾股定理找出BF与BC的关系即可.

解答 解:(1)AD=BE,
理由:
∵△ABC与△CDE是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
∴BC=AC,CE=CD,∠ACB=∠DCE=60°,
∴∠ACB+∠ACE=∠DCE+∠ACE,
∴∠BCE=∠ACD,
在△BCE和△ACD中$\left\{\begin{array}{l}{BC=AC}\\{∠BCE=∠ACD}\\{CE=CD}\end{array}\right.$,
∴△BCE≌△ACD,
∴BE=AD;
(2)不变,∠AMB=60°,
理由:∵△ABC与△CDE是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
∴BC=AC,CE=CD,∠ACB=∠DCE=60°,
∴∠ACB-∠ACE=∠DCE-∠ACE,
∴∠BCE=∠ACD,
在△BCE和△ACD中$\left\{\begin{array}{l}{BC=AC}\\{∠BCE=∠ACD}\\{CE=CD}\end{array}\right.$,
∴△BEC≌△ADC,
∴∠EBC=∠DAC,
∵∠EBC+∠ABM=60°
∴∠MAC+∠ABM=60°,
∴∠AMB=180°-(∠ABM+∠BAM)=60°.
(3)如图3,

∵当B、C、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CB=∠DCE=60°,
∴∠ACE=60°,
∴∠BCE=120°,
∵△ABC与△CDE是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且BC=CD,
∴BC=CE,
∴∠CBE=∠BEC=30°,
∵∠BCF=60°,
∴∠BFC=90°,
∵BC=EC,
∴BE=2BF,
在Rt△BFC中,∠BCF=30°,
∴BF=$\frac{\sqrt{3}}{2}$BC,
∴BE=2BF=$\sqrt{3}$BC,
∵BE=BM+ME,
∴BM+ME=$\sqrt{3}$BC.

点评 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勾股定理,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BEC≌△AD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尺规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B.直尺的功能是:可作平角和直角
C.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长为半径,以任意点为圆心作一个圆
D.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长为半径,以任意点为圆心作一段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标志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抛物线y=x2-2x+5的对称轴为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BC延长线上,AE∥BD,EF⊥BF.
(1)求证:四边形 ABDE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C=60°,$CF=\sqrt{6}$,求AB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模型介绍: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大致内容如下:古希腊一位将军,每天都要巡查河岸侧的两个军营A、B,他总是先去A营,再到河边饮马,之后再去B营,如图 ①,他时常想,怎么走才能使每天的路程之和最短呢?
大数学家海伦曾用轴对称的方法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

如图②,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位置.
请你在下列的阅读、应用的过程中,完成解答.
(1)理由:如图③,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C′,连接AC′,BC′,B′C′,
∵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C,C′在l上
∴CB=CB',C′B=C'B'
∴AC+CB=AC+CB′=AB'.
在△AC′B′中,∵AB′<AC′+C′B′,∴AC+CB<AC′+C′B′即AC+CB最小
归纳小结:
本问题实际是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思想,把A、B在直线的同侧问题转化为在直线的两侧,从而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转化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问题加以解决(其中C为AB′与l的交点,即A、C、B′三点共线).
本问题可拓展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问题的数学模型.
(2)模型应用
如图 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F是AC上一动点.
求EF+FB的最小值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上面的模型,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F,则EF+F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DE的长度,EF+FB的最小值是$\sqrt{5}$.


如图⑤,已知⊙O的直径CD为4,∠AOD的度数为60°,点B是$\widehat{AD}$的中点,在直径CD上找一点P,使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最小值是2$\sqrt{2}$;
如图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O为坐标原点,点C与点D分别为线段OA,AB的中点,点P为OB上一动点,求:PC+PD的最小值,并写出取得最小值时P点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其中的四个正方形内标有数字1、2、3和-3,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A处应填-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已知A=2x2-9x-11,B=3x2-6x+4.
求(1)A-B;
(2)$\frac{1}{2}$A+2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设A=x2+2x-1,B=x2-3x+2,则A-B=5x-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