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1,已知在△ABC中,AB=AC,点P为底边BC上(端点B、C除外)的任意一点,且PE∥AC,PF∥AB.
(1)试问线段PE、PF、AB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将“点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改为“点P为底边B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1)推出平行四边形PEAF,推出PF=AE,∠EP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推出PE=BE即可;
(2)推出平行四边形PEAF,推出PE=AF,∠FPB=∠FCP,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推出PF=FC即可,
解答:(1)结论是PE+PF=AB,
理由是:∵PE∥AC,PF∥AB,
∴四边形PEAF是平行四边形,
∴PF=AE,∠EPB=∠C,
∵AC=AB,
∴∠B=∠C,
∴∠EPB=∠B,
∴PE=BE,
∵BE+AE=AB,
∴PE+PF=AB.

(2)结论是PE-PF=AB,
理由是:∵PE∥AC,PF∥AB,
∴四边形PEAF是平行四边形,
∴PE=AF,∠FPC=∠ACB=∠FCP,
∴PF=FC,
PE-PF=AC=AB,
即PE-PF=A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此题的关键是证PE=BE和PF=FC,两小题证明过程类似,题型较好,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9、如图1,已知线段AB和直线m,点A在直线m上,以AB为一边画等腰△ABC,且使点C在直线m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最多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历下区二模)(1)已知:如图1,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DE=DF.
(2)如图2,已知△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D是
AB
的中点,过点D作直线BC的垂线,分别交CB,CA的延长线于E,F,求证:EF是⊙O的切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已知线段AB=8,点C是AB上的一动点(不包括A、B),在AB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CD和BCE,连DE,点P、F分别是DE和BE的中点,连接AF,分别交DC、CE于G、H.
(1)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除等边三角形ACD和BCE外);
(2)当点C在AB中点时,如图2,求CP的长及AG:GH:HF;
(3)点M、N是线段AB上两点,且AM=BN=2,当点C从点M向点N运动时,求点P所经过的路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
如图1,已知在Rt△ABC中,AB=BC,∠ABC=90°,O为AC中点.
(1)如图1,若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置于点O,两直角边分别与AB、BC交于点M、N,求证:BM=CN;
(2)若点P是线段AC上一动点,在射线BC上找一点D,使PD=PB,再过点D作BO的平行线,交直线AC于一点E,试在备用图上探索线段ED和OP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