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在线段AB上任意选取一点M,在AB的同一侧分别以AM、MB为底作正方形AMCD、MBEF,这两个正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分别为点P、Q,设这两个外接圆又交于点M、N.
(a)求证:线段AF、BC相交于点N;
(b)求证:不论点M如何选取,直线MN都通过一定点S;
(c)当点M在点A、B之间变动时,求线段PQ的中点的轨迹.
考点:圆的综合题,梯形中位线定理,圆周角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专题:综合题
分析:(a)如图1,可先证明点N、A、F共线,再证明点N、B、C共线,就可解决问题.
(b)如图2,易得∠ANM=∠MNB=45°,即射线NM平分∠ANB,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NM的延长线通过直径为AB的下半圆周的中点S.
(c)设PP′,QQ′和RR′分别是过P,Q和线段PQ的中点R到AB的垂线段,如图3,则有PP′∥QQ′∥RR′.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R′是P′Q′的中点,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可得RR′=
AB
4
,即R到AB的距离是常值.然后考虑点M到点A、点B两个临界位置,就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a)证明:连接AN、NF、BC、MN、NB和NC,如图1,

则∠ANM=∠ADM=45°,∠MNF=180°-∠MBF=135°,
所以∠ANF=∠ANM+∠MNF=45°+135°=180°,
所以点N、A、F共线.
∵AC是⊙P的直径,∴∠ANC=90°.
∵∠ANB=∠ANM+∠MNB═45°+45°=90°,
∴点C、B、N共线,
∴AF和BC交于N.
(b)证明:如图2,

∵∠ANM=∠MNB=45°即射线NM平分∠ANB,
∴NM的延长线通过直径为AB的下半圆周的中点S.
(c)设PP′,QQ′和RR′分别是过P,Q和线段PQ的中点R到AB的垂线段,如图3,

则PP′∥QQ′∥RR′.
∵R为PQ的中点,∴R′是P′Q′的中点,
∴RR′=
1
2
(PP′+QQ′)=
1
2
1
2
AM+
1
2
MB)=
AB
4

即R到AB的距离是常值,
所以点R的运动路径是平行于线段AB且与AB的距离为
AB
4
的一条线段.
当M到点A时,点P′到点A,此时AQ′=
AB
2
,AR′=
AB
4

当M到点B时,点Q′到点B,此时P′B=
AB
2
,R′B=
AB
4

因而R的轨迹长为AB-
AB
4
-
AB
4
=
AB
2

所以线段PQ的中点的轨迹是平行于线段AB且与AB的距离为
AB
4
的一条长为
AB
2
的线段.
点评:这是一道第一届(1959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确定动点的轨迹以及动点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求动点轨迹长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若x<3,则|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我们知道: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3和圆周率π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若数轴上表示x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试求有理数x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如图AB=AC,∠BAO=∠CAO,求证:∠OBC=∠O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C=∠D=90°,E是CD上的一点,AE、BE分别平分∠DAB、∠ABC.求证:E是CD的中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90°,点E是AB上的点,∠ECD=45°,连接ED,过D作DF⊥BC于F,DF=BC.求证:ED-FC=B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
(1)当∠BDA=110°时,∠EDC=
 
°,∠DEC=
 
°;
(2)当DC为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等边△ABC中,D为AB中点,E为BC上一点,以DE为边作等边△DEF,连接CF、AF.
(1)求证:FE=FC;
(2)当∠DAF=90°,CE=1时,求BE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分解因式:a2(x-y)-b2(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