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1)由BD=tcm,DE=4cm,可得BE=BD+DE=(t+4)cm,又由EF∥AC,即可得△BEF∽△BAC,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EF的长;
(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DF=EF时,②当DE=EF时,③当DE=DF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3)首先设P是AC的中点,连接BP,可证得点B,N,P共线,即可得点N沿直线BP运动,MN也随之平移,设MN从ST位置运动到PQ位置,则四边形PQST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求得?PQST的面积即为MN所扫过的面积.
(1)∵BD=tcm,DE=4cm,
∴BE=BD+DE=(t+4)cm,
∵EF∥AC,
∴△BEF∽△BAC,
∴EF:AC=BE:BC,
即EF:10=(t+4):16,
解得
.
(2)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
时,有
∴点
与点
重合,∴
…
②当
时
∴
,解得:
③当
时,有
∴△DEF∽△ABC.
∴
,即
,解得:
.
综上所述,当
、
或
秒时,△
为等腰三角形;
(3)整个运动过程中,MN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为
cm
2 设P是AC的中点,连接BP,
∵
∥
∴△
∽△
.
∴
∴
又
∴△
∽△
∴
∴点
沿直线BP运动,MN也随之平移.
如图,设MN从ST位置运动到PQ位置,
则四边形PQST是平行四边形.
∵
、
分别是
、
的中点,∴
∥DE,且ST=MN=
分别过点T、P作TK⊥BC,垂足为K,PL⊥BC,垂足为L,延长ST交PL于点R,则四边形TKLR是矩形.
当t=0时,EF=
(0+4)=
TK=
EF·
·
·
当t=12时,EF=AC=10,PL=
AC·
·10·
∴PR=PL-RL=PL-TK=3-
∴S=ST·PR=2×
即整个运动过程中,MN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为
cm
2.
点评: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