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点O为∠APB角平分线上一点,半径为2的⊙O切PA于A点,AP=4.
(1)求证:PB是⊙O的切线;
(2)若连接两切点交OP于点C,△APC沿AC翻折AP的对应线段AQ交⊙O于点E,求AE的长.
考点: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
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PAO≌△PBO(AAS),进而得出AO=BO,∠PBO=∠PAO=90°,求出即可;
(2)首先利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AC,CO的长,即可得出FQ以及AE的长.
解答:(1)证明:过点O作OB⊥PB,连接AO,
∵PA是⊙O的切线,
∴OA⊥PA,
在△PAO和△PBO中
∠OAP=∠OBP
∠APO=∠BPO
PO=PO

∴△PAO≌△PBO(AAS),
∴AO=BO,∠PBO=∠PAO=90°,
∴PB是⊙O的切线;

(2)解:∵∠PAO=90°,AO=2,PA=4,
∴PO=2
5

∵PA,PB是⊙O的切线,∠APO=∠OPB,
∴PA=PB,PC⊥AB,
∴AC×PO=AO×PA,
∴AC=
2×4
2
5
=
4
5
5

∴tan∠APO=
AO
AP
=
1
2

∵∠APO=∠Q,
∴CQ=2×AC=
8
5
5

∵AO=2,
∴CO=
AO2-AC2
=
2
5
5

∴FQ=
8
5
5
-2-
2
5
5
=
6
5
5
-2,
∴NQ=
6
5
5
-2+4=
6
5
5
+2,
∵EQ×AQ=FQ×QN,
∴设AE=x,则4(4-x)=(
6
5
5
-2)×(
6
5
5
+2)
解得:x=
16
5

即AE的长为
16
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利用切割线定理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中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同时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45m/min.乙开始从A乘缆车到B,在B处停留5min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两人同时到达.已知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80m/min,山路AC长为2430m,经测量,∠CAB=45°,∠CBA=105°.(参考数据:
2
1.4,1.7)
(1)求索道AB的长;
(2)求乙的步行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不与A,C重合,PE⊥DA,PF⊥CD,E、F为垂足,
(1)求证:四边形EPFD为矩形;
(2)求证:BP=EF;
(3)过E,P,F三点作⊙O,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当AC与⊙O相切时,求BP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计算:
18
-4sin45°+|
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ABC中,以AC边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在劣弧
AD
上取一点E使∠EBC=∠DEC,延长BE依次交AC于G,交⊙O于H.
(1)求∠AGB的度数;
(2)若∠ABC=45°,⊙O的直径等于17,BD=15,求CE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我市某海域内有一艘渔船发主障,海事救援船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从港口出发沿直线匀速前往救援,与故障船会合后立即将其拖回,如图,折线段O-A-B表示救援船在整个过程中离港口的距离y(海里)随航行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抛物线y=ax2+k表示故障渔船在漂移过程中离港口的距离y(海里)随漂移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已知救援船返程速度是前往速度的
2
3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救援船的前往速度;
(2)若该故障渔船在发出救援信号后40分钟内得不到营救就会有危险,请问救援船的前往速度每小时至少是多少海里,才能保证渔船的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58°的补角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某校积极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已知竞赛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得分依次记为100分,90分,80分,70分.现有甲、乙两班学生人数相同,竞赛成绩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统计图.

(1)此次竞赛中乙班成绩在C级以上(包括C级)的人数为
 

(2)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甲班
 
90 90
乙班 88
 
100
(3)试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从两个不同角度评价甲班和乙班的成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