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已知△ABC的两边长分别是6和10,设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m,则m的取值范围是2<m<8.

分析 作出草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ECD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AB,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的取值范围,便不难得出m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
∵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ABD和△ECD中,
$\left\{\begin{array}{l}{AD=DE}\\{∠ADB=∠EDC}\\{BD=CD}\end{array}\right.$,
∴△ABD≌△ECD(SAS),
∴CE=AB,
∵AB=6,AC=10,
∴10-6<AE<10+6,
即4<AE<16,
∴2<m<8.
故答案为:2<m<8.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遇中线加倍延”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平面上有三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可以确定直线的条数是1或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计算:(x+y-1)(x+y+1)-(x-2y)(x+2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小红将长方形ABCD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已知AB=8,BC=10,试求折痕AE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生活常识
如图1,MN、EF是两面互相平行的镜面,一束光线AB照射到镜面MN上,反射光线为BC,则∠1=∠2.
旧知新意:
(1)若光线BC经镜面EF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
尝试探究:
(2)如图2,有两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MN、EF,有一束光线射在其中一块MN上,经另外一块EF反射,两束光线会平行吗?若平行,请给予证明.
拓展提升:
( 3 )如图3,两面镜子的夹角为α°(0<α<90)时,进入光线与离开光线的夹角为β°(0<β<90).试探索α与β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答案.2α+β=1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根据条件,在△ABC中,求∠A的度数
①∠B=70°,∠C=50°,则∠A=60°;
②∠C=20°,∠A=∠B,则∠A=80°;
③∠A=$\frac{1}{2}$∠B=$\frac{1}{3}$∠C,则∠A=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计算:$\sqrt{3}•\sqrt{6}$=3$\sqr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定义,若以一条线段为对角线作正方形,则称该正方形为这条线段的“对角线正方形”,如图,在△ABC中,∠ABC=90°,AB=3cm,BC=4cm,点P从点C出发,沿折线CA-AB以5cm/s的速度运动,当电P与点B不重合时,作线段PB的“对角线正方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线段PB的“对角线正方形”的面积为S(cm2).
(1)当t=0时,S=8cm2
(2)当线段PB的“对角线正方形”有两边同时落在△ABC的边上时,求t的值.
(3)当点P沿折线CA-AB运动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线段PB的“对角线正方形”至少有一个顶点落在∠A的平分线上时,直接写出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本学期开学初,李老师为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假期自学任务完成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分成四类,A:特别好;B:好;C:一般;D:较差;并将抽査结果绘制成以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李老师一共抽查了20名同学,其中女生有10名;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李老师想从被抽查的A类和D类学生中分别选取一位进行“一帮一”互助,所选的两位同学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是$\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