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B=90°,∠A=30°,BC=6cm;图②中,∠D=90°,∠E=45°,DE=4cm.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
(1)在△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
问题②: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在△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FCD=15°?如果存在,求出AD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解:(1)变小;

(2)问题①:∵∠B=90°,∠A=30°,BC=6cm
∴AC=12cm
∵∠FDE=90°,∠DEF=45°,DE=4cm
∴DF=4cm
连接FC,设FC∥AB
∴∠FCD=∠A=30°
∴在Rt△FDC中,DC=4cm
∴AD=AC-DC=(12-4)cm
∴AD=(12-4)cm时,FC∥AB;
问题②:设AD=x,在Rt△FDC中,FC2=DC2+FD2=(12-x)2+16
∵AC=12cm,DE=4cm,
∴AD≤8cm,
(I)当FC为斜边时,
由AD2+BC2=FC2得,x2+62=(12-x)2+16,x=
(II)当AD为斜边时,
由FC2+BC2=AD2得,(12-x)2+16+62=x2,x=>8(不合题意舍去);
(III)当BC为斜边时,
由AD2+FC2=BC2得,x2+(12-x)2+16=36,x2-12x+62=0,
方程无解,
∴由(I)、(II)、(III)得,当x=cm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另解:BC不能为斜边,
∵FC>CD,∴FC+AD>12
∴FC、AD中至少有一条线段的长度大于6,
∴BC不能为斜边,
∴由(I)、(II)、(III)得,当x=cm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解法一: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15°
理由如下:
假设∠FCD=15°
∵∠EFC=30°
作∠EFC的平分线,交AC于点P
则∠EFP=∠CFP=15°,∠DFE+∠EFP=60°
∴PD=4cm,PC=PF=2FD=8cm,
∴PC+PD=8+4>12
∴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15°
解法二: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15°
假设∠FCE=15°AD=x
由∠FED=45°
得∠EFC=30°
作EH⊥FC,垂足为H.
∴HE=EF=2cm
CE=AC-AD-DE=(8-x)cm
且FC2=(12-x)2+16
∵∠FDC=∠EHC=90°
∠DCF为公共角
∴△CHE∽△CDF
=又(2=(2=
∴(2=,即=整理后,得到方程x2-8x-32=0
∴x1=4-4<0(不符合题意,舍去)
x2=4+4>8(不符合题意,舍去)
∴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15°.
分析:(1)根据题意,观察图形,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2)①因为∠B=90°,∠A=30°,BC=6cm,所以AC=12cm,又因为∠FDE=90°,∠DEF=45°,DE=4cm,所以DF=4cm,连接FC,设FC∥AB,则可求证∠FCD=∠A=30°,故AD的长可求;
②设AD=x,则FC2=DC2+FD2=(12-x)2+16,再分情况讨论:FC为斜边;AD为斜边;BC为斜边.综合分析即可求得AD的长;
③假设∠FCD=15°,因为∠EFC=30°,作∠EFC的平分线,交AC于点P,则∠EFP=∠CFP=∠DFE+∠EFP=60°,所以PD=4cm,PC=PF=2FD=8cm,故不存在.
点评:本题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结合求解.综合性强,难度大.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注意解题的方法不惟一,可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求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B=90°,∠A=30°,BC=6cm;图②中,∠D=90°,∠E=45°,DE=4cm.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
(1)在△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
问题②: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在△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FCD=15°?如果存在,求出AD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下图①、②.图①中,∠B=90°,∠A=30°,BC=6cm;图②中,∠D=90°,∠E=45°,DE=4cm.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
(1)在△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
 
.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
问题②: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二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本题满分9分)
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图②中,.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的直角边的斜边重合在一起,并将沿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两点始终在边上(移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
(1)在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两点间的距离逐渐 ▲ .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移动至什么位置,即的长为多少时,的连线与平行?
问题②:当移动至什么位置,即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在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如果存在,
求出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3年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解答题

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B=90°,∠A=30°,BC=6cm;图②中,∠D=90°,∠E=45°,DE="4" cm.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

(1)在△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      
(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
问题②: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在△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FCD=15°?如果存在,
求出AD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卷(江苏南通) 题型:解答题

(本题满分9分)

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图②中,.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的直角边的斜边重合在一起,并将沿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两点始终在边上(移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

(1)在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两点间的距离逐渐  ▲  .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移动至什么位置,即的长为多少时,的连线与平行?

问题②:当移动至什么位置,即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在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如果存在,

求出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