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8.已知:如图1,菱形ABCD的边长为4cm,P、Q分别是AB、BC两边上的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均以1cm/s的速度沿AB、BC向点B和点C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点P到AD的距离与点Q到CD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y(cm),且y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

(1)∠A的度数为60°,M点的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点P到AD的距离和点Q到CD的距离相等;
(2)求证:PD=QD;
(3)当y=$\frac{\sqrt{3}}{2}$时,求t的值.

分析 (1)先由图2判断出菱形ABCD的高为2$\sqrt{3}$,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BCD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判断出△BDQ≌△ADP,即可得出结论;
(3)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函数得出PE和PF,进而得出y=$\sqrt{3}$|t-2|,再将y=$\frac{\sqrt{3}}{2}$代入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如图1,

过B作BE⊥CD于E,
由图2知,
运动时间t=0时,点P到AD的距离为0,点Q到CD的距离是菱形的高为2$\sqrt{3}$,
即:BE=2$\sqrt{3}$,
在Rt△BCE中,BC=4,BE=2$\sqrt{3}$,
∴sin∠C=$\frac{BE}{BC}$=$\frac{\sqrt{3}}{2}$,
∴∠A=∠C=60°,
由图2知,点M在x轴上,
∴M点的坐标所表示的意义是点P到AD的距离和点Q到CD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60°,点P到AD的距离和点Q到CD的距离相等;

(2)如图3,

连接BD,由(1)知,∠C=60°,
∵BC=CD,
∴△BCD是等边三角形,
∴DB=BC=AD,∠DBQ=60°=∠A,
由运动知,AP=BQ,
在△BDQ和△ADP中,$\left\{\begin{array}{l}{BD=AD}\\{∠DBQ=∠A}\\{BQ=AP}\end{array}\right.$,
∴△BDQ≌△ADP,
∴QD=PD;

(3)如图4,

过点P作PE⊥AD,过点Q作QF⊥CD,
由运动知,AP=AQ=t,(0≤t≤4)
∴CQ=4-t,
在Rt△APE中,∠A=60°,AP=t,
∴PE=AP•sin∠A=$\frac{\sqrt{3}}{2}$t,
同理:FQ=$\frac{\sqrt{3}}{2}$(4-t),
∴y=|$\frac{\sqrt{3}}{2}$t-$\frac{\sqrt{3}}{2}$(4-t)|=$\frac{\sqrt{3}}{2}$|2t-4|=$\sqrt{3}$|t-2|,
∵y=$\frac{\sqrt{3}}{2}$,
∴2|t-2|=1,
∴t=$\frac{3}{2}$或t=$\frac{5}{2}$.

点评 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1)的关键是从图2中得出菱形的高,解(2)的关键是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解(3)的关键是建立y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一道中等难度的中考常考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若方程2xm-1+y2n=$\frac{1}{2}$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方程2x+3y=12有无数组解,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求出其正整数解.
例:由2x+3y=12,得y=$\frac{12-2x}{3}$=4-$\frac{2}{3}$x,(x、y为正整数)
∴$\left\{\begin{array}{l}{x>0}\\{\frac{12-x}{3}>0}\end{array}\right.$ 则有0<x<6.又y=4-$\frac{2}{3}$x为正整数,则$\frac{2}{3}x$为正整数.
∴x为3的倍数,从而x=3,代入y=4-$\frac{2}{3}x$=2.
∴2x+3y=12的正整数解为$\left\{\begin{array}{l}{x=3}\\{y=2}\end{array}\right.$
问题:(1)请你写出方程2x+y=5的一组正整数解:
(2)若$\frac{6}{x-2}$为自然数,则满足条件的x值有C 个
A、2      B、3       C、4        D、5
(3)七年级某班为了奖励学习进步的学生,购买了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与单价为5元的钢笔两种奖品,共花费35元,问有几种购买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已知A(m,3)是一次函数y=kx+b与反函数y=$\frac{6}{x}$(x>0)的交点.
(1)求m的值;
(2)若一次函数分别与x、y轴交于E、F两点,A为EF的中点,试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在y=$\frac{6}{x}$的图象上另取一点B,作BK⊥x轴于K,在(2)的条件下,在y轴上取一点C,使得FO=4CO.问: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C和△PBK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直线y=k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B、C两点,且OC=2OB
(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
(2)若点A(x,y)是直线y=kx-3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当A 在运动的过程中,试写出△AOB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探究:在(2)的条件下
①当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BO的面积为$\frac{9}{4}$,并说明理由.
②在①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O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若抛物线L:y=ax2+bx+c(a,b,c是常数,a≠0)的顶点P在直线l上,则称该抛物线L与直线l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此时,抛物线L叫做直线l的“带线”,直线l叫做抛物线L的“路线”.
(1)求“带线”L:y=x2-2mx+m2+m-1(m是常数)的“路线”l的解析式;
(2)若某“带线”L:y=$\frac{1}{2}$x2+bx+c的顶点在二次函数y=x2+4x+1的图象上,它的“路线”l的解析式为y=2x+4.
①求此“带线”L的解析式;
②设“带线”L与“路线”l的另一个交点为Q,点R在PQ之间的“带线”L上,当点R到“路线”l的距离最大时,求点R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矩形ABOE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点B在x轴上,∠ABO=90°,∠AOB=30°,OB=2$\sqrt{3}$,反比例函数y=$\frac{k}{x}$(x>0)的图象经过OA的中点C,交AB于点D.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连接CD,求四边形CDBO的面积;
(3)AE与反比例函数交于点F,连接OF,△AOF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抛物线y=-$\frac{1}{2}$x2-$\frac{1}{2}$x+3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交y轴与点D,已知点C(0,$\frac{3}{2}$),连接AC.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E∥y轴,交直线AC于点E,过点P作PG⊥AC,垂足为G,当△PEG周长最大时,在x轴上存在一点Q,使|QP-QC|的值最大,请求出这个最大值以及点P的坐标;
(3)当(2)题中|QP-QG|取得最大值时,直线PG交y轴于点M,把抛物线沿直线AD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y′与直线AD相交的一个交点为A′,在平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点A′,使得点A′,P,M三点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布袋中有质地、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红球,白球共10个,摸到红球的概率是$\frac{3}{5}$,据此信息,有人认为:①任意摸5个球,一定摸到3个红球;②任意摸2个球,至少有1个是红球;③任意摸1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④布袋中有6个红球.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