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在矩形OABC中,已知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0),C(0,2),D为OA的中点.设点P是∠AOC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
(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何处,PC总与PD相等;
(2)当点P运动到与点B的距离最小时,求P的坐标;
(3)已知E(1,-1),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PDE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和△PDE的周长.
分析:(1)由A(4,0),C(0,2),D为OA的中点,得到D点坐标为(2,0),则OC=OD,而点P是∠AOC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有
∠COP=∠DOP=45°,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易得△POC≌△POD,则PC=PD;
(2)过B作BP垂直∠AOC的平分线于P点,过P点作PN⊥x轴于N,交BC于M点,OP交BC于H点,易得△PHM、△COH和△PO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HB是也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M垂直平分BH,而CH=CO=2,则BH=2,得到PM=
1
2
BH=1,于是有ON=PN=1+2=3,根据坐标的表示方法即可得到P点坐标;
(3)连CE交∠AOC的平分线于P点,连PD、CD,ED,由OC=OD,OP平分直角AOC得到OP垂直平分CD,则PC=PD,得到PD+PE=PC+PE=CE,根据两点之间线段确定此时△PDE的周长最小,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E的解析式为y=-3x+2,根据P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即可得到P点坐标为(
1
2
1
2
),再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出CE=
32+12
=
10
,DE=
12+12
=
2
,即可得到此时△PDE的周长.
解答:(1)证明:∵A(4,0),C(0,2),D为OA的中点,
∴D点坐标为(2,0),
∴OC=OD,
又∵点P是∠AOC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
∴∠COP=∠DOP=45°,
∴△POC≌△POD,
∴PC=PD,
即无论点P运动到何处,PC总与PD相等;

(2)解:过B作BP垂直∠AOC的平分线于P点,过P点作PN⊥x轴于N,交BC于M点,OP交BC于H点,如图,
∵OP平分∠AOC,
∴∠COP=∠NOP=45°,
∴△PHM、△COH和△PO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H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M垂直平分BH,
∴CH=CO=2,
∴BH=4-2=2,
∴PM=
1
2
BH=1,
∴ON=PN=1+2=3,
∴P点坐标为(3,3);

(3)解:连CE交∠AOC的平分线于P点,连PD、CD,ED,如图,
∵OC=OD,OP平分直角AOC,
∴OP垂直平分CD,
∴PC=PD,
∴PD+PE=PC+PE=CE,
此时△PDE的周长最小,
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kx+b(k≠0),
把C(0,2)、E(1,-1)分别代入得,b=2,k+b=-1,解得k=-3,b=2,
∴直线CE的解析式为y=-3x+2,
而P点的横纵坐标相等,设P(a,a),把P点坐标代入y=-3x+2得,a=-3a+2,解得a=
1
2

∴P点坐标为(
1
2
1
2
),
∵CE=
32+12
=
10
,DE=
12+12
=
2

∴此时△PDE的周长=
2
+
10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通过对称,把两条线段的和转化为一条线段,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也考查了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和坐标变换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矩形OABC中,已知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0)、C(0,2),D为OA的中点.设点这P是∠AOC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
(1)填空:无论点P运动到何处,PC
 
PD(填“>”、“<”或“=”);
(2)当点P运动到与点B的距离最小时,试确定过O、P、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E是(2)中所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PDE的周长最小?求精英家教网出此时点P的坐标和△PDE的周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矩形OABC中,已知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0)、C(0,2),D为OA的中点.设点P是∠AOC精英家教网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
(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何处,PC总与PD相等;
(2)当点P运动到与点B的距离最小时,试确定过O、P、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E是(2)中所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PDE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和△PDE的周长;
(4)设点N是矩形OABC的对称中心,是否存在点P,使∠CPN=9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矩形OABC中,AB∥x轴.函数y=
1x
(x>0)
的图象分别交AB、BC边于P、Q两点,且P是精英家教网AB的中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a.
(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点Q的坐标.
(2)试说明点Q是BC的中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莆田质检)如图,在矩形OABC中,OA、OC两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C=2,过OA边上的D点,沿着BD翻折△ABD,点A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E处,反比例函数y=
kx
(k>0)在第一象限上的图象经过点E与BD相交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BED是正方形;
(2)点F是否为正方形ABED的中心?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永春县质检)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A、C的坐标分别是(a,0),(0,
3
),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l:y=-
3
x+b
交线段OA于点E.
(1)直接写出矩形OABC的面积(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a=3,当直线l将矩形OABC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时
①求b的值;
②梯形ABDE的内部有一点P,当⊙P与AB、AE、ED都相切时,求⊙P的半径.
(3)已知a=5,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1A1B1C1,设CD=k,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使矩形OABC和四边形O1A1B1C1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