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已知在梯形中,边上一点,,点是射线上一点,联结交射线于点

1)求的长;

2)若点的延长线上,设,求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时,求的长.

【答案】1;(2;(3的值为:

【解析】

1)过点于点,首先证明四边形ABMD是平行四边形,求出BM=AD=5,再证明△CMD是等边三角形,得到CM=CD=5,最后求出的长;

2)延长的延长线于点P,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3)利用当的延长线上时,以及当在线段上时,分别得出答案.

1)如图1所示,过点DDMABBC于点M

则四边形ABMD是平行四边形,

BM=AD=5,∠DMC=ABC=60°

AD=AB=CD=5

∴△CMD是等边三角形,

CM=CD=5

BC=BM+CM=5+5=10

2)解:如图2,延长 相交于点

3)如图2,当的延长线上时,

如图3,当在线段上时,

综上所述的值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O的直径AB10cm,弦AC6cm,∠ACB的平分线交⊙OD,求BC,AD,BD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盱眙县某校有一块矩形空地在空地上的点ABC处种有三棵树学校想在矩形的空地上建一个圆形花坛使这三棵树帮在花坛的边上

(1)请你帮学校把花坛的位置画出来(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2)若AB=12mAC=5m,∠BAC=90求花坛的面积(结果保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隧道洞的内部截面顶部是抛物线形,现测得地面宽 AB=10m,隧道顶点O到地面AB的距离为5m,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幵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一辆小轿车长 4.5米,宽2米,高1.5米,同样大小的小轿车通过该隧道,最多能有 几辆车幵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滑动调节式遮阳伞的立柱垂直于地面为立柱上的滑动调节点,伞体的截面示意图为中点,.当点位于初始位置时,点重合(图2).根据生活经验,当太阳光线与垂直时,遮阳效果最佳.

(1)上午10:00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图3),为使遮阳效果最佳,点需从上调多少距离?(结果精确到

(2)中午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面垂直(图4),为使遮阳效果最佳,点在(1)的基础上还需上调多少距离?(结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动点P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内部,点P到边AD、AB的距离分别为m、n.

(1)A为原点,以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①所示,当点P在对角线AC上,且m=时,求点P的坐标;

(2)如图②,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点PDAB的内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中,AB=AC=1,∠BAC=45°,△AEF是由△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连接BE、CF相交于点D.

(1)求证:BE=CF.

(2)当四边形ACDE为菱形时,求BD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x1y1)、Bx2y2)是某函数图象上任意两点(x1x2),将函数图象中xx1的部分沿直线yy1作轴对称,xx2的部分沿直线yy2作轴对称,与原函数图象中x1xx2的部分组成了一个新函数的图象,称这个新函数为原函数关于点AB的“双对称函数”.例如:如图,点A(﹣2,﹣1)、B12)是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两个点,则函数yx+1关于点AB的“双对称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1)点Aty1)、Bt+3y2)是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y关于点AB的“双对称函数”的图象记作G,若G是中心对称图形,直接写出t的值.

2)点Py1),Q+ty2)是二次函数y=(xt2+2t图象上的两点,该二次函数关于点PQ的“双对称函数”记作f

PQ两点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t=﹣2时,求出函数f的解析式;

若﹣1x1时,函数f的最小值为ymin,求﹣2ymin≤﹣1时,t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名射击选示在10次射击训练中的成绩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请解答下面的问题;

选手

A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a

8

8

c

7.5

b

69

2.65

1)补全甲选手10次成绩频数分布图.

2a   b   c   

3)教练根据两名选手手的10次成绩,决定选甲选手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