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4.解方程
(1)(x-3)(x+7)=-9
(2)x2-3x-10=0(配方法解此方程)

分析 (1)方程整理后,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解即可;
(2)方程整理后,利用配方法求出解即可.

解答 解:(1)方程整理得:x2+4x-12=0,
分解因式得:(x-2)(x+6)=0,
解得:x1=2,x2=-6;           
(2)方程整理得:x2-3x=10,
配方得:x2-3x+$\frac{9}{4}$=$\frac{49}{4}$,即(x-$\frac{3}{2}$)2=$\frac{49}{4}$,
开方得:x-$\frac{3}{2}$=±$\frac{7}{2}$,
解得:x1=-2,x2=5.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以及配方法,熟练掌握各种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已知AB=5,AC=3,求线段AD的长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已知正方形B的面积为144,正方形C的面积为169时,那么正方形A的面积为(  )
A.313B.144C.169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如图,点M是锐角△AOB的AB边上任意一点.
(1)请在OA边上求作一点P,在OB边上求作一点Q,使得△PMQ的周长最小;如果OM=2,∠AOB=30°,求此时△PMQ的周长.
作法:作M关于OA的对称点M′,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连接M′M″交OA于P,交OB于Q,则线段M′M″的长度=△PMQ的周长最小值;
(2)当点M在AB边上运动时,△PMQ的周长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会发生变化,请研究△PMQ的周长何时会取到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下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下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构成一个数表,若用如图所示的方框任意框住9个数,且9个数的和是549,则方框中的最后一个数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O分别交x轴、y轴于A、C和B、D,点M(4,3)为⊙O上一点,过M的直线y=kx+b(k<0)交x轴于点P.
(1)如图1所示,⊙O的半径为5,∠AMB的度数为135°;
(2)如图2所示若直线y=kx+b与⊙O的另一个交点N在弧BM上(不和点B、M重合),
①设△OPM的面积为S,求S关于k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取值范围;
②当点N恰好为弧BM的中点时,求直线y=kx+b的函数关系式;
(3)判断直线y=kx+b上是否存在点Q,使△ACQ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试求满足条件的点Q的个数,并求对应的k的值或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且AC=16,BD=12,现有两动点M、N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M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点N沿折线C-D-A向终点A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s).
(1)填空:AB=10;S菱形ABCD=96;
(2)运动过程中,若点M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N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连接AN、MN,记△AMN与△AOB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当点N运动到与直线AC的距离为1.8时,求S的值;
(3)运动过程中,若点M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N的速度为每秒a个单位(其中a<$\frac{10}{3}$),当x=6时在平面内存在点E使得以A、M、N、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将一列有理数-1,2,-3,4,-5,6,…,如图所示有序排列.根据图中的排列规律可知,“峰1”中峰顶的位置(C的位置)是有理数4,那么,“峰6”中C 的位置是有理数-29,-2015应排在A、B、C、D、E中D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