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连接OD,易证△CAO≌△CDO(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O=∠CAO=90°,即CD⊥OD,进而可证明CD是⊙O的切线.
(2)过点O作OE⊥BD,垂足为E,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OC的长,再证明△OEB∽△CAO,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E的长,进而可求出BD的长.
解答 解:
(1)证明:如图,连接OD.
∵BD∥CO,
∴∠DBO=∠COA,∠ODB=∠COD.
在☉O中,OB=OD,
∴∠DBO=∠ODB.
∴∠COA=∠COD.
在△CAO和△CDO中,
$\left\{\begin{array}{l}{OA=OD}\\{∠COA=∠COD}\\{CO=CO}\end{array}\right.$
∴△CAO≌△CDO(SAS).
∴∠CDO=∠CAO=90°.
即 CD⊥OD.
又∵OD是⊙O的半径,
∴CD是⊙O的切线.
(2)解:如图,过点O作OE⊥BD,垂足为E.
在⊙O中,OE⊥BD,
∴BE=DE.
在Rt△CAO中,OC=$\sqrt{32+22}$=$\sqrt{13}$.
∵∠COA=∠OBE,∠CAO=∠OEB,
∴△OEB∽△CAO.
∴$\frac{OA}{BE}$=$\frac{CO}{OB}$.
∴$\frac{2}{BE}$=$\frac{\sqrt{13}}{2}$.
∴BE=$\frac{4\sqrt{13}}{13}$.
∴BD=2BE=$\frac{8\sqrt{13}}{1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断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别 | A型 | B型 | AB型 | O型 |
频数 | b | c | d | 6 |
频率 | a | 0.35 | 0.1 | e |
A. | 16人 | B. | 14人 | C. | 4人 | D. | 6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