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05•泰州)图1是边长分别为4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
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
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操作:图1中△C′D′E′固定,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交D′C′于点N,设∠AC C′=α(30°<α<90°(图4);
探究:在图4中,线段C′N•E′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你求出C′N•E′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分析:(1)BE=AD,可通过证三角形BEC和ACD全等来得出.
(2)由于重合部分的面积无法直接求出,因此可用△RPQ的面积减去△RST的面积来求得(S、T为RP、RQ与AC的交点).△PRQ的面积易求得.关键是△RST的面积,三角形RST中,由于∠RTS=∠CTQ=60°-∠TCQ=30°,而∠R=60°,因此△RST是直角三角形,只需求出RS和ST的长即可.上面已经求得了∠QTC=∠QCT=30°,因此RT=RQ-QT=RQ-QC=3-x,然后根据△RTS中特殊角的度数即可得出RS和ST的长,进而可得出y,x的函数关系式.
(3)本题可通过证△CE′M和△NCC′相似来求解.
解答:解:(1)BE=AD
证明:∵△ABC与△DCE是等边三角形
∴∠ACB=∠DCE=60°,CA=CB,CE=CD
∴∠BCE=∠ACD
∴△BCE≌△ACD
∴BE=AD.

(2)如图在△CQT中
∵∠TCQ=30°∠RQP=60°
∴∠QTC=30°
∴∠QTC=∠TCQ
∴QT=QC=x
∴RT=3-x
∵∠RTS+∠R=90°
∴∠RST=90°
∴y=×32-(3-x)2=-(3-x)2+(0≤x≤3).

(3)答:C′N•E′M的值不变,理由为:
证明:∵∠ACB=60°
∴∠MCE′+∠NCC′=120°
∵∠CNC′+∠NCC′=120°
∴∠MCE′=∠CNC′
∵∠E′=∠C′
∴△E′MC∽△C′CN

∴C′N•E′M=C′C•E′C=×=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1年中考复习专项训练《实验与操作》(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5•泰州)图1是边长分别为4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
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
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操作:图1中△C′D′E′固定,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交D′C′于点N,设∠AC C′=α(30°<α<90°(图4);
探究:在图4中,线段C′N•E′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你求出C′N•E′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你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05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二次函数》(06)(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5•泰州)图1是边长分别为4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
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
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操作:图1中△C′D′E′固定,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交D′C′于点N,设∠AC C′=α(30°<α<90°(图4);
探究:在图4中,线段C′N•E′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你求出C′N•E′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你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0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5•泰州)图1是边长分别为4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
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
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操作:图1中△C′D′E′固定,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交D′C′于点N,设∠AC C′=α(30°<α<90°(图4);
探究:在图4中,线段C′N•E′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你求出C′N•E′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你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5•泰州)图1是边长分别为4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
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
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操作:图1中△C′D′E′固定,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交D′C′于点N,设∠AC C′=α(30°<α<90°(图4);
探究:在图4中,线段C′N•E′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你求出C′N•E′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你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