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直角梯形AOCD,AD∥OC,AD=6,OC=8,sin∠DCO=$\frac{\sqrt{3}}{2}$,点M是OC的中点,点P从点M出发沿M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坐标原点O匀速运动,到达点O后以原速沿OM返回.点Q从点M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射线MC上匀速运动,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以PQ为直角边,点P为直角顶点向x轴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PQ,点P,Q同时出发,当点P返回到点M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时间为t(t>0秒)
(1)求∠DCO的度数及坐D标;
(2)直接写出点P从点O返回M的运动过程中,P,Q之间的距离;
(3)当OP=2时,求△EPQ与梯形AOCD重叠部分的面积S;
(4)随着时间t的变化,线段AD会有一部分被△EPQ覆盖,被覆盖线段的长度在某个时刻会达到最大值.请回答,该最大值能否持续一段时间?若能,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 (1)作DH⊥OC于H,如图1,则OH=AD=6,CH=OC-OH=2,再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DCO=60°,然后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DQ=$\sqrt{3}$CH=2$\sqrt{3}$,于是得到D点坐标为(6,2$\sqrt{3}$);
(2)当点P从点O返回M时,可用t表示出P点坐标为(t-4,0),同时得到Q点坐标为(4+t,0),然后利用两点的横坐标之差计算PQ的长;
(3)分类讨论:当点P从点M向O点运动时,如图1,PE和QE分别交AD于F、G,则MP=OM-OP=2,MQ=MP=2,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PQ=PE=4,再判断△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FG=FE=EP-PF=4-2$\sqrt{3}$,于是△EPQ与梯形AOCD重叠部分的面积S为S梯形FGQP,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当点P从点O向M点运动时,如图2,PE和QE分别交AD于F、G,则PQ=8,同理可得FG=FE=EP-PF=8-2$\sqrt{3}$,由于FD=AD-AF=4,则可判断点D在△PEQ的内部,所以△EPQ与梯形AOCD重叠部分的面积S即为S梯形FDCP,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4)当点P运动到点O时,点Q运动到点C,此时AD被覆盖线段的长度达到最大值,t=4,如图3,PE和QE分别交AD于F,则PE=PQ=8,易得FE=AG=8-2$\sqrt{3}$,所以GD=2$\sqrt{3}$-2,所以点P从点O可继续运动(2$\sqrt{3}$-2)秒,FG的长度不变,于是得到此时t的范围为4≤t≤2+2$\sqrt{3}$.

解答 解:(1)作DH⊥OC于H,如图1,则四边形AOHD为矩形,
∴OH=AD=6,
∴CH=OC-OH=8-6=2,
∵sin∠DCO=$\frac{\sqrt{3}}{2}$,
∴∠DCO=60°,
在Rt△DCO中,∵∠CDH=30°,
∴DQ=$\sqrt{3}$CH=2$\sqrt{3}$,
∴D点坐标为(6,2$\sqrt{3}$);
(2)当点P从点O返回M时,P点坐标为(t-4,0),此时Q点坐标为(4+t,0),
∴PQ=4+t-(t-4)=8;
(3)当点P从点M向O点运动时,如图1,PE和QE分别交AD于F、G,则MP=OM-OP=4-2=2,MQ=MP=2,
∵△E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Q=PE=4,
而FG∥PQ,
∴△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FG=FE=EP-PF=4-2$\sqrt{3}$,
∴△EPQ与梯形AOCD重叠部分的面积S=S梯形FGQP=$\frac{1}{2}$×(4-2$\sqrt{3}$+4)×2$\sqrt{3}$=8$\sqrt{3}$-6;
当点P从点O向M点运动时,如图2,PE和QE分别交AD于F、G,则PQ=8,
∵△E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Q=PE=8,
而FG∥PQ,
∴△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FG=FE=EP-PF=8-2$\sqrt{3}$,
而FD=AD-AF=6-2=4,
∴FG>FD,即点D在△PEQ的内部,
∴△EPQ与梯形AOCD重叠部分的面积S=S梯形FDCP=$\frac{1}{2}$×(4+6)×2$\sqrt{3}$=10$\sqrt{3}$;
(4)能.
当点P运动到点O时,点Q运动到点C,此时AD被覆盖线段的长度达到最大值,t=4,如图3,PE和QE分别交AD于F,则PE=PQ=8,
∴FE=AG=8-2$\sqrt{3}$,
∴GD=6-(8-2$\sqrt{3}$)=2$\sqrt{3}$-2,
∴当G点向右运动(2$\sqrt{3}$-2)个单位时,FG的长度不变,
即点P从点O可继续运动(2$\sqrt{3}$-2)秒,FG的长度不变,
∴当4≤t≤4+2$\sqrt{3}$-2,即4≤t≤2+2$\sqrt{3}$时,线段AD会有一部分被△EPQ覆盖,被覆盖线段的长度的最大值能持续一段时间.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题:熟练掌握梯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利用代数式法解决动点的问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已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是1<x<3,则a:b:c=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班抽查25名学生数学测验成绩(单位: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1)成绩x在什么范围的人数最多?是多少人?
(2)若用半径为2的扇形图来描述,成绩在60≤x<70的人数对应的扇形面积是多少?
(3)从相成绩在50≤x<60和90≤x<100的学生中任选2人.小李成绩是96分,用树状图或列表法列出所有可能结果,求小李被选中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解方程:
(1)2x2-12x=-8(配方法);
(2)x2-12x+1=0;
(3)x2+8x-9=0;
(4)2t2-7t-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若方程(x-a)(x+b)=0的解为2,-5(a与b均为正整数),则a=2,b=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在扇形OAB中,∠AOB=90°,半径OA=6.将扇形OAB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点 O恰好落在延长线上点D处,折痕交OA于点C,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9π-12$\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a,已知长方形纸带ABCD,AB∥CD,AD∥BC,∠BFE=70°,将纸带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H、G的位置,再沿BC折叠成图b.
(1)图a中,∠AEG=40°;
(2)图a中,∠BMG=50°;
(3)图b中,∠EFN=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1)如图(a),如果∠B+∠E+∠D=360°,那么AB、CD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解:过点E作EF∥AB,如图(b),
则∠ABE+∠B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ABD+∠BED+∠EDC=360°(已知)
所以∠FED+∠EDC=180°(等式的性质)
所以EF∥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所以AB∥CD时,∠1,∠2,∠3,∠4满足∠1+∠3=∠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抛物线y=ax2+bx+c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纵坐标y的对应值如表,从表中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3-2-101
y-10-4022
A.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frac{1}{2}$
B.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2,0)
C.抛物线与直线y=2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1
D.在对称轴右侧,y随x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