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9.已知正方形ABCD中,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ED,连接BE与对角线AC交于点F,求证:EF=BF+CF.

分析 作∠ECM=45°,CM交EF于M,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CF=∠ACD=45°=∠ECM,BC=C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E=60°,CE=CD,求出∠FCM=60°,∠CBF=∠CEM,根据ASA推出△CBF≌△CE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EM,CM=CF,求出CF=FM即可.

解答 证明:作∠ECM=45°,CM交EF于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F=∠ACD=45°=∠ECM,BC=CD,
∵△CDE是等边三角形,
∴∠DCE=60°,CE=CD,
∴∠DCM=60°-45°=15°,BC=CE,
∴∠FCM=45°+15°=60°,∠CBF=∠CEM,
在△CBF和△CEM中
$\left\{\begin{array}{l}{∠BCF=∠ECM}\\{BC=CE}\\{∠CBF=∠CEM}\end{array}\right.$
∴△CBF≌△CEM(ASA),
∴BF=EM,CM=CF,
∵∠FCM=60°,
∴△FCM是等边三角形,
∴CF=FM,
∴EF=EM+FM=BF+CF.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由几块相同的正方体搭建的图形,请画出这个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90°,∠ADC=∠ACB+45°,BC=AB+$\sqrt{3}$,若AC=CD,则边AD的长为$\sqrt{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多种可能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必须将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分别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为“分类思想”.
例:在数轴上表示数a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求a的值.
解:如图,当数a表示的点在-2表示的数的左边时,a=-2-3=-5
当数a表示的点在-2表示的数的右边时,a=-2+3=1
所以,a=-5或1
请你仿照以上例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1)同一平面内已知∠AOB=70°,∠BOC=15°,求∠AOC的度数.
(2)已知ab>0,求$\frac{|a|}{a}$+$\frac{|b|}{b}$的值.
(3)小明去商店购买笔记本,某笔记本的标价为每本2.5元,商店搞促销:购买该笔记本10本以下(包括10本)按原价出售,购买10本以上,从第11本开始按标价的50%出售.
①若小明购买x本笔记本,需付款多少元?
②若小明两次购买该笔记本,第二次买的本数是第一次的两倍,费用却只是第一次的1.8倍,这种情况存在吗?如果存在,请求出两次购买的笔记本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的顶点A,B,与x轴交于点E,F,且B,E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2,$\frac{3}{2}$),E(-1,0).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直线B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点为P,M是线段CB上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B,C不重合),过点M作MN∥BE交x轴于点N,连接PM,PN,设CM的长为t,△PMN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QB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在△ABC中,AC=BC=5,AB=8,过点C作CG⊥AB,垂足为点G,以AC为边向外作△ACD,且AC=DC,∠ACD=50°,点E在边AB上,以E为顶点作∠CEA=50°,点E在边AB上,以E为顶点作∠CEA=50°,过点D作DF⊥CE,交E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DF≌△ACG;
(2)求DF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ABC中,AB=AC,P是△ABC外一点,且∠APB=90°-$\frac{1}{2}$∠BAC.
(1)求证:PA是△PBC的外角∠BPD的平分线;
(2)作AE⊥PB于E,求证:PC+PE=BE;
(3)若△ABC是等边三角形,求证:PA+PC=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计算
(1)(-25)+(+17);
(2)2.8-(-7.5);
(3)$({-12})×1\frac{1}{4}$;
(4)$({-\frac{5}{12}})÷({-\frac{15}{4}})$;
(5)12-(-18)+(-7)-15;
(6)$({-\frac{5}{12}})×\frac{8}{15}÷({-\frac{3}{2}})$;
(7)(-48)÷(4-12)+(-2)×(-5);
(8)${({-4})^2}-\frac{2}{3}×({-9+3})÷4$;
(9)$(\frac{5}{12}-\frac{2}{3}+\frac{3}{4})×(-12)$;
(10)2012×(-98)+2012×(-2).
(11)$-{1^4}-({1-0.5})×({-1\frac{1}{3}})×[{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b,都有a※b=2a2+b.例如3※4=2×32+4=22,那么当m为有理数时,m※(m※3)=4m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