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四边形ABDC中,AC=AB,DC=DB,∠CAB=60°,∠CDB=120°,E是AC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E=BF.
(1)试说明:DE=DF;
(2)在图中,若G在AB上且∠EDG=60°,试猜想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所归纳结论;
(3)若题中条件“∠CAB=60°,∠CDB=120°”改为∠CAB=α,∠CDB=180°-α,G在AB上,∠EDG满足什么条件时,(2)中结论仍然成立?(只写结果不要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为:CE+BG=EG,证明见解析;
(3)当∠EDG=90°﹣α时, CE+BG=EG仍然成立.
【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判断出∠C=∠DB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CDE≌△BDF,即可判断出DE=DF.(2)猜想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为:CE+BG=EG.首先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ABD≌△ACD,即可判断出∠BDA=∠CDA=60°;然后根据∠EDG=60°,可得∠CDE=∠ADG,∠ADE=∠BDG,再根据∠CDE=∠BDF,判断出∠EDG=∠FDG,据此推得△DEG≌△DFG,所以EG=FG,最后根据CE=BF,判断出CE+BG=EG即可.(3)根据(2)的证明过程,要使CE+BG=EG仍然成立,则∠EDG=∠BDA=∠CDA=∠CDB,即∠EDG=(180°-α)=90°-α,据此解答即可.
试题解析:(1):∵∠CAB+∠C+∠CDB+∠ABD=360°,∠CAB=60°,∠CDB=120°,
∴∠C+∠ABD=360°﹣60°﹣120°=180°,
又∵∠DBF+∠ABD=180°,
∴∠C=∠DBF,
在△CDE和△BDF中,
(SAS)
∴△CDE≌△BDF,
∴DE=DF.
(2)解:如图1,连接AD,猜想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为:CE+BG=EG.
证明:在△ABD和△ACD中,
(SSS)
∴△ABD≌△ACD,
∴∠BDA=∠CDA=∠CDB=×120°=60°,
又∵∠EDG=60°,
∴∠CDE=∠ADG,∠ADE=∠BDG,
由(1),可得△CDE≌△BDF,
∴∠CDE=∠BDF,
∴∠BDG+∠BDF=60°,
即∠FDG=60°,
∴∠EDG=∠FDG,
在△DEG和△DFG中,
∴△DEG≌△DFG,
∴EG=FG,
又∵CE=BF,FG=BF+BG,
∴CE+BG=EG;
(3)解:要使CE+BG=EG仍然成立,
则∠EDG=∠BDA=∠CDA=∠CDB,
即∠EDG=(180°﹣α)=90°﹣α,
∴当∠EDG=90°﹣α时, CE+BG=EG仍然成立.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除方,如, 等.类比有理数乘方,我们把记作,读作“2的圈3次方”, 记作,读作“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0)记作,读作“a的圈c次方”.
【初步探究】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非零数的圈3次方都等于它的倒数 B.对于任何正整数c, =1
C. D.负数的圈奇数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数次方结果是正数
【深入思考】
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
(1)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想一想: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的圈c(c≥3)次方写成幂的形式等于___________.
(3)算一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BC上,且AD=CE,AE与BD相交于点P,BF⊥AE于点F.若PF=3,则BP=( )
A. 6 B. 5 C. 4 D.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a≠0)经过点A(﹣1,0),B(5,﹣6),C(6,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在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ACB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Q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试指出△QAB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一共有几个?并请求出其中某一个点Q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是最大的负整数,b、c满足(b﹣3)2+|c+4|=0,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1)求a,b,c的值,并在数轴上标出点A,B,C;
(2)若动点P从C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几秒后,点P到达B点?
(3)在数轴上找一点M,使点M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3,请直接写出所有点M对应的数.(不必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已知在△ABC中,∠1=∠2.
(1)请你添加一个与直线AC有关的条件,由此可得出B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
(2)请你添加一个与∠1有关的条件,由此可得出B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
(3)如果“已知在△ABC中,∠1=∠2不变”,请你把(1)中添加的条件与所得结论互换,所得的命题是否是真命题,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在△ABC中,以AB、AC为直角边, 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ACF,连结EF,过点A作AD⊥BC,垂足为D,反向延长DA交EF于点M.
(1)用圆规比较EM与FM的大小.
(2)你能说明由(1)中所得结论的道理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线段 AB=24,动点 P 从 A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 AB运动,运动时间为 t 秒(t>0),M 为 AP 的中点.
(1)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运动时,
①当 t 为多少时,PB=2AM?②求2BM-BP的值.
(2)当 P 在 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 BP 的中点,说明线段 MN 的长度不变,并 求出其值.
(3)在 P 点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 t 的值,使 M、N、B 三点中的一个点 是以其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若有,请求出 t 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 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