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m,BC=4cm.设P,Q分别为BD,BC上的动点,在点P自点D沿DB方向作匀速移动的同时,点Q自点B沿BC方向向点C作匀速移动,移动的速度均为1cm/s,设P,Q移动的时间为t(0<t≤4).
(1)写出△PBQ的面积S(cm2)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2)当t为何值时,△PBQ为等腰三角形?
(3)△PBQ能否成为等边三角形?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分析:(1)△BPQ中,可根据Q的速度用时间t表示出底边BQ的长,而BQ边上的高,可用BP•sinPBQ来表示,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S的最大值.
(2)本题要分情况讨论:
①PB=BQ,可用t表示出BP,BQ的长,即可根据题设的等量关系求出t的值.
②PQ=BQ,过P作BD的垂线,设垂足为N,那么BN=,然后在直角三角形BQN中,用BN的长和∠DBC的正弦值表示出BN联立前面BN的表达式即可求出t的值.
③PB=PQ,过P作PM⊥BQ与M,解法同②类似.
(3)如果三角形BPQ为等边三角形,必为(2)题三种条件中的一种,然后按(2)的条件判断三边是否相等即可.
(其实本题可直接得出△PBQ不是等边三角形,因为∠PBQ不可能是60°).
解答:解:(1)如图1,自点P向BC引垂线,垂足为M,则PM∥DC,

∵DC=AB=3,BC=4,
∴BD==5.
当P,Q运动t秒后,
DP=BQ=1•t=t,BP=5-t.
∴PM=
∴S△PBQ=•BQ•PM=•t•=-(t-2+
∵0<t≤4,
∴当t=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2)若△BPQ是等腰三角形.
①如图2,当PB=PQ时,自点P向BC引垂线,垂足为M,则有BM=MQ.
方法一:
由△BMP∽△BCD,得
∴BM=

解得
方法二:
在Rt△BMP中,BP=5-t,BM=,cos∠DBC=

解得t=
②当BQ=BP时,有t=5-t,解得t=
③如图3,当BQ=PQ时,自点Q向BD引垂线,垂足为N.
由Rt△BNQ∽Rt△BCD,


解得t=

(3)不能.
若△PBQ为等边三角形,则BQ=BP=PQ.
由(2)②,知当BQ=BP时,t=
由(2)①,知当BP=PQ时,
∴BQ=BP与BP=PQ不能同时成立,∴△PBQ不可能为等边三角形.
点评:本题是点的运动型问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
(2)题在不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情况下要分类讨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经过的时间为xs,△PBQ的面积为ycm2,则下列图象能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A、精英家教网B、精英家教网C、精英家教网D、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在对角线AC上,以OA的长为半径的⊙O与AD、AC分别交于点E、F,且∠ACB=∠DCE精英家教网
(1)判断直线C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B=
2
,BC=2,求⊙O的半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①,在矩形 ABCD中,AB=30cm,BC=60cm.点P从点A出发,沿A→B→C→D路线向点D匀速运动,到达点D后停止;点Q从点D出发,沿 D→C→B→A路线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停止.若点P、Q同时出发,在运动过程中,Q点停留了1s,图②是P、Q两点在折线AB-BC-CD上相距的路程S(cm)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1)请解释图中点H的实际意义?
(2)求P、Q两点的运动速度;
(3)将图②补充完整;
(4)当时间t为何值时,△PCQ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AB=6,则A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接DE,作EF⊥DE,EF与AB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设线段AB的长为m,上述其它条件不变,m为何值时,函数y的最大值等于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