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如图,A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的原点,现对A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从原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至B点,第2次从B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E点,…,依此类推,这样至少移动多少次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不小于41(  )
A.26B.27C.28D.29

分析 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分别求出点所对应的数,进而求出点到原点的距离;然后对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相邻两数都相差3),写出表达式;然后根据点到原点的距离不小于41建立不等式,就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移动1次后该点对应的数为0+1=1,到原点的距离为1;
移动2次后该点对应的数为1-3=-2,到原点的距离为2;
移动3次后该点对应的数为-2+6=4,到原点的距离为4;
移动4次后该点对应的数为4-9=-5,到原点的距离为5;
移动5次后该点对应的数为-5+12=7,到原点的距离为7;
移动6次后该点对应的数为7-15=-8,到原点的距离为8;

∴移动(2n-1)次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n-2;
移动2n次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n-1.
①当3n-2≥41时,
解得:n≥$\frac{43}{3}$
∵n是正整数,
∴n最小值为15,此时移动了29次.
②当3n-1≥41时,
解得:n≥14.
∵n是正整数,
∴n最小值为14,此时移动了28次.
纵上所述:至少移动28次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不小于41,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及数字的变化规律,考查了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考查了一列数的规律探究.对这列数的奇数项、偶数项分别进行探究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定义:如图1,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和BN三段,若以AM、MN、BN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接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1)如图2所示,已知点C是线段AB上的一定点,过C作直线l⊥AB,在直线l上截取CE=CA,连接BE,BE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求证:点C、D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2)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若AM=2,NM=3,求BN的长;
(3)如图3,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记AM=a,BN=b,MN=c,且a<c,b<c,△AMC,△MND和△NBE均是等边三角形,AE分别交CM、DM、DN于点F、G、H,若H是DN的中点.
①证明:a=b;
②试猜想S△AMF,S△BEN和S四边形MNGH的数量关系(不需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ab)•(-3ab)3=-54a4b3B.(3.5×105)÷(5×106)=7
C.(-0.1b)•(-10b23=-b7D.(2×108)($\frac{1}{2}$×1016)=10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在菱形ABCD中,已知∠ABC=120°,BC=6cm,点E是BC边的中点,F是对角线AC上任意点,现有动点M从点E出发,沿在线段E→F→A移动,在线段EF上的移动速度是1cm/s,在线段FA上的速度是2cm/s,则点M从E到A所需时间的最小值是3$\sqrt{3}$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矩形纸片ABCD,AB=10,BC=7,点E在边AD上,沿直线BE折叠纸片,当A对应点A1到边DC的距离为1时,则AE=$\frac{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nx2-2(n-1)x+n-2=0有两个正整数根,则整数n=-1或-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2+a3=a5B.(a+b)2=a2+b2C.(a23=a5D.x2•x3=x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2b)3=a6b3B.a6÷a2=a3C.(a23=a5D.(-ab)3=a3b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72°,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
A.5B.6C.7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