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到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A地后停止行驶,下图是它们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
(1)请直接写出甲离出发地A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求出函数图象交点M的坐标并指出该点坐标的实际意义;
(3)求甲、乙两车从各自出发地驶出后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解:(1)∵甲到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A地后停止行驶,
∴折线为甲车的函数图象,OC为乙车的函数图象,
0≤x≤2时,设y=kx,则2k=200,
解得k=100,
所以,y=100x,
2<x≤时,设y=kx+b,则
解得
所以,y=-80x+360,
所以,y=

(2)∵线段OC经过原点(0,0)和(5,200),
∴yOC=40x,
联立
解得
所以M(3,120)实际意义:出发3小时时,两人离各自出发地120km;

(3)①2小时前,为相遇问题,100x+40x=200,
解得x=
②2小时后,为甲车从B地返回A地,为追击问题,
80(x-2)=40x,
解得x=4,
所以,经过小时和4小时甲乙两车相遇.
分析:(1)根据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可知折线图象为甲的函数图象,然后分0≤x≤2,2<x≤两段,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答;
(2)先求出乙的函数图象,然后联立两车的函数图象求解即可得到两车离开出发地的时间,然后写出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即可;
(3)分前2个小时,相遇问题,2小时之后甲车追击乙车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求交点坐标的方法,相遇问题与追击问题,本题的函数图象中y表示各自离开出发地的距离,有点别扭且容易出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到B地后立即返回,下图是它们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求甲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它们行驶到与各自出发地的距离相等时,用了
92
小时,求乙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精英家教网(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求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相遇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为了参观上海世博会,某公司安排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上海、泰州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到泰州带客后立即返回,下图是它们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请直接写出甲离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它们行驶4.5小时后离各自出发点的距离相等,求乙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甲、乙两车从各自出发地驶出后经过多少时间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到B地后立即返回精英家教网,下图是它们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请直接写出甲、乙两车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标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有几次相遇?并求出每次相遇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0(km)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到B地后立即返回,图1、图2分别是它们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
(1)当0≤x≤3时,甲车的速度为
 
km/h;
(2)试求线段PQ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当它们行驶到与各自出发地的距离相等时,用了
92
(h),求乙车的速度;
(4)在(3)的条件下,求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相遇的时间.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千米的A地开往B地,到达B地后即刻(不停留)返回到A地.从A地开往B地时,乙车比甲车先出发一个小时,甲车的行速是乙车的3倍,结果甲车到达B地比乙车早0.6个小时.
(1)求甲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从B地返回A地时,甲车(比乙车早出发0.6个小时)行速减为原来(从A地开往B地的行速)的一半,问乙车的行速至少为千米/小时才能比甲车先到A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