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AB∥ED,
证明:2(∠A+∠E)=∠B+∠C+∠D.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A+∠E)=∠的度数,再过点C作直线CF∥ED,交AE于点F,延长直线AB,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出ED∥CF∥AH,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ABC+∠FCH+∠FCD+∠D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证明:∵AB∥ED,
∴∠A+∠E=180°,
∴2(∠A+∠E)=360°,
过点C作直线CF∥ED交AE于点F,延长直线AB,
∵ED∥AB,
∴ED∥CF∥AH,
∴∠ABC+∠FCH=∠FCD+∠D=180°,
∴∠ABC+∠FCH+∠FCD+∠D=360°,即∠B+∠C+∠D=360°,
∴2(∠A+∠E)=∠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2、填空,完成下列证明过程.
如图,△ABC中,∠B=∠C,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CE,∠DEF=∠B,
求证:ED=EF.
证明:∵∠DEC=∠B+∠BDE(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
又∵∠DEF=∠B(已知),
∴∠
BDE
=∠
CEF
(等式性质).
在△EBD与△FCE中,
BDE
=∠
CEF
(已证),
BD
=
CE
(已知),
∠B=∠C(已知),
∴△EBD≌△FCE(ASA).
∴ED=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惠山区一模)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

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1延长ED至点F′,使DF′=BF,连接A F′,易证△ABF≌△ADF′,进一步证明△AEF≌△AEF′,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F′,使DF′=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
y=-x+30
2
y=-x+30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填空,完成下列证明过程.
如图,△ABC中,∠B=∠C,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CE,∠DEF=∠B
求证:ED=EF.
证明:∵∠DEC=∠B+∠BDE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又∵∠DEF=∠B(已知),∴∠
BDE
BDE
=∠
CEF
CEF
(等式性质).
在△EBD与△FCE中,
BDE
BDE
=∠
CEF
CEF
(已证),
BD
BD
=
CE
CE
(已知),∠B=∠C(已知),
∴△EBD≌△FCE
ASA
ASA

∴ED=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将一张矩形纸板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ABC与△DEF,∠B=∠E=90°,如图①所示.
(1)将△ABC与△DEF按如图②方式摆放,使点B与E重合,点C、B、E、F在同一条直线上,边AB与DE重合,连接CD、FA,并延长FA交CD于G.试证:FA⊥CD
(2)在(1)所述基础上,将纸板△ACB沿直线CF向右平移,并剪去ED右侧部分,此时CA与ED的交点为A1,连接CD、FA1,并延长FA1交CD于G,如图③所示,直线FA1和CD的位置关系是
 
(直接写出)
(3)在(2)所述基础上,将纸板△A1CE绕点E逆时针旋转α度(0°<α<90°)至如图④所示位置,连接CD、FA1,CD与FA1交于点G,试判断FA1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

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1延长ED至点F′,使DF′=BF,连接A F′,易证△ABF≌△ADF′,进一步证明△AEF≌△AEF′,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F′,使DF′=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