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我们称之为一组勾股数,观察下列表格所给出的三个数a,b,c,a<b<c.
(1)试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证明你的结论;
(2)写出当a=17时,b,c的值.
3,4,5 32+42=52
5,12,13, 52+122=132
7,24,25 72+242=252
9,40,41 92+402=412
17,b,c 172+b2=c2

解:(1)以上各组数的共同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以上各组数均满足a2+b2=c2
②最小的数(a)是奇数,其余的两个数是连续的正整数;
③最小奇数的平方等于另两个连续整数的和,
如32=9=4+5,52=25=12+13,72=49=24+25,92=81=40+41…
由以上特点我们可猜想并证明这样一个结论:
设m为大于1的奇数,将m2拆分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之和,即m2=n+(n+1),
则m,n,n+1就构成一组简单的勾股数,
证明:∵m2=n+(n+1)(m为大于1的奇数),
∴m2+n2=2n+1+n2=(n+1)2
∴m,n,(n+1)是一组勾股数;

(2)运用以上结论,当a=17时,
∵172=289=144+145,
∴b=144,c=145.
分析:(1)根据表格找出规律再证明其成立;
(2)把已知数据代入经过证明成立的规律即可.
点评:解答此题要用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满足a2+b2=c2,则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5、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试写出两种勾股数
3,4,5
6,8,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并解答问题:
我国是最早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古代印度、希腊、阿拉伯等许多国家也都很重视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和应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证明了勾股定理,在西方,勾股定理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勾股数组,在《几何》课本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以下是毕达哥拉斯等学派研究出的确定勾股数组的两种方法:
方法1:若m为奇数(m≥3),则a=m,b=
1
2
(m2-1)和c=
1
2
(m2+1)是勾股数.
方法2:若任取两个正整数m和n(m>n),则a=m2-n2,b=2mn,c=m2+n2是勾股数.
(1)在以上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证明以a,b,c为边长的△ABC是直角三角形;
(2)请根据方法1和方法2按规律填写下列表格:
精英家教网
(3)某园林管理处要在一块绿地上植树,使之构成如下图所示的图案景观,该图案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要求每个三角形顶点处都植一棵树,各边上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均为1米,如果每个三角形最短边上都植6棵树,且每个三角形的各边长之比为5:12:13,那么这四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共需植树
 
棵.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学习周报 数学 华师大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0期 总第166期 华师大版 题型:022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请你写出两组不同的勾股数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我国是最早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古代印度、希腊、阿拉伯等许多国家也都很重视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和应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证明了勾股定理,在西方,勾股定理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勾股数组,在《几何》课本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以下是毕达哥拉斯等学派研究出的确定勾股数组的两种方法:
方法1:若m为奇数(m≥3),则a=m,b=数学公式(m2-1)和c=数学公式(m2+1)是勾股数.
方法2:若任取两个正整数m和n(m>n),则a=m2-n2,b=2mn,c=m2+n2是勾股数.
(1)在以上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证明以a,b,c为边长的△ABC是直角三角形;
(2)请根据方法1和方法2按规律填写下列表格:

(3)某园林管理处要在一块绿地上植树,使之构成如下图所示的图案景观,该图案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要求每个三角形顶点处都植一棵树,各边上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均为1米,如果每个三角形最短边上都植6棵树,且每个三角形的各边长之比为5:12:13,那么这四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共需植树______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试写出两种勾股数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