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1=,∠2=,
求证:AB∥CD.
证明:因为 ∠1=,∠2=( ),
所以 ∠1=∠2.
因为 ∠2=∠3( ),
所以 ∠1=∠3( ).
所以 AB∥CD( ),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初中几何同步单元练习册 第1册 题型:022
如图,已知:AB∥CD,∠AEF=.
求:∠NFD的度数.
解:因为 AB∥CD( ),
所以 ∠AEF+∠CFE=( ),
因为 ∠AEF=( ),
所以 ∠CFE=-∠AEF=
因为 ∠CFE=∠NFD( ),
所以 ∠NF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九年级数学 上 (江苏版课标本) 江苏版课标本 题型:059
如图,已知:如图(1),AB是⊙O的直径,P是AB上的一点(与A、B不重合).QP⊥AB,垂足为P,直线QA交⊙O于C点,过C点作⊙O的切线交直线QP于点D,则△CDQ是等腰三角形.对上述命题证明如下:
证明:连结OC.
∵OA=OC,∴∠A=∠1.
∵CD切⊙O于C点,
∴∠OCD=90°,
∴∠1+∠2=90°,
∴∠A+∠2=90°.
在Rt△QPA中,∠QPA=90°,
∴∠A+∠Q=90°,
∴∠2=∠Q.∴DQ=DC.
即△CDQ是等腰三角形.
问题:对上述命题,当点P在BA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结论“△CDQ是等腰三角形”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4届安徽太和实验中学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填空并完成推理过程.
(1)如图(1),,(已知)
=.( )
,(已知)
= ,( )
= ;( )
(2)如图(2),已知,,.试判断与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理由是:,.(已知)
= =.( )
,( )
,即.
;(
(3) 如图(3),点为上的点,点为上的点,,,试说明:.
解:,(已知),( )
,(等量代换)
,( )
,( )
又,(已知)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