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探究问题
(1)方法感悟:
一班同学到野外上数学活动课,为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Ⅰ)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解:在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DEC和△ABC中:DC=AC,∠______=∠______(对顶角相等),EC=BC,∴△DEC≌△ABC______,∴DE=A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
(2)方法迁移:
方案(Ⅱ)如图2,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请你说明理由. 
(3)问题拓展:
方案(Ⅱ)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______;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Ⅱ)是否成立?______.

解:(1)在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DEC和△ABC中:DC=AC,∠ACB=∠DCE(对顶角相等),EC=BC,∴△DEC≌△ABC (SAS),∴DE=A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

(2)∵AB⊥BF,ED⊥FB,
∴∠ABC=∠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AS),
∴AB=ED;

(3)作BF⊥AB,ED⊥BF的目的是 作∠ABC=∠EDC=90°;
如果∠ABD=∠BDE≠90°,仍可以利用AAS证明△ABC≌△EDC,则也可得到AB=ED.
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再加上对顶角∠ACB=∠DCE,可以利用SAS证明△DEC≌△ABC,进而得到ED=AB;
(2)根据垂直可得∠ABC=∠EDC=90°,再加上对顶角∠BCA=∠DCE,BC=CD可以利用AAS证明△ABC≌△ED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ED;
(3)作BF⊥AB,ED⊥BF的目的是得∠ABC=∠EDC=90°,如果得∠ABC=∠EDC≠90°,仍可以证明△ABC≌△EDC,则也可得到AB=E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探究问题:
(1)方法感悟:
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满足∠EAF=45°,连接EF,求证DE+BF=EF.
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此时AB与AD重合,由旋转可得:
AB=AD,BG=DE,∠1=∠2,∠ABG=∠D=90°,
∴∠ABG+∠ABF=90°+90°=180°,
因此,点G,B,F在同一条直线上.
∵∠EAF=45°∴∠2+∠3=∠BAD-∠EAF=90°-45°=45°.
∵∠1=∠2,∴∠1+∠3=45°.
即∠GAF=∠
 

又AG=AE,AF=AF
∴△GAF≌
 

 
=EF,故DE+BF=EF.
(2)方法迁移:
如图②,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
1
2
∠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AD,E,F分别为DC,BC上的点,满足∠EAF=
1
2
∠DAB,试猜想当∠B与∠D满足什么关系时,可使得DE+BF=EF.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说明理由).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探究问题
(1)方法感悟:
一班同学到野外上数学活动课,为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Ⅰ)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解:在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DEC和△ABC中:DC=AC,∠
ACB
ACB
=∠
DCE
DCE
(对顶角相等),EC=BC,∴△DEC≌△ABC
(SAS)
(SAS)
,∴DE=A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
(2)方法迁移:
方案(Ⅱ)如图2,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请你说明理由.  
(3)问题拓展:
方案(Ⅱ)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
作∠ABC=∠EDC=90°
作∠ABC=∠EDC=90°
;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Ⅱ)是否成立?
成立
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0-2011学年度临沂市费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数学 题型:解答题

(11·永州)(本题满分10分)探究问题:
⑴方法感悟:
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满足∠EAF=45°,连接EF,求证DE+BF=EF.
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此时AB与AD重合,由旋转可得:
AB="AD,BG=DE," ∠1=∠2,∠ABG=∠D=90°,
∴∠ABG+∠ABF=90°+90°=180°,
因此,点G,B,F在同一条直线上.
∵∠EAF="45° " ∴∠2+∠3=∠BAD-∠EAF=90°-45°=45°.
∵∠1=∠2,   ∴∠1+∠3=45°.
即∠GAF=∠_________.
又AG=AE,AF=AF
∴△GAF≌_______.
∴_________=EF,故DE+BF=EF.

⑵方法迁移:
如图②,将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⑶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AD,E,F分别为DC,BC上的点,满足,试猜想当∠B与∠D满足什么关系时,可使得DE+BF=EF.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探究问题
(1)方法感悟:
一班同学到野外上数学活动课,为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Ⅰ)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在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DEC和△ABC中:DC=AC,∠______=∠______(对顶角相等),EC=BC,∴△DEC≌△ABC______,∴DE=A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
(2)方法迁移:
方案(Ⅱ)如图2,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请你说明理由.  
(3)问题拓展:
方案(Ⅱ)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______;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Ⅱ)是否成立?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