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3.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经常运用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探究“由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方法在解决代数问题中的应用.
探究一:求不等式|x-1|<2的解集
(1)探究|x-1|的几何意义
如图①,在以O为原点的数轴上,设点A′对应的数是x-1,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点A′与点O的距离为|x-1|,可记为A′O=|x-1|.将线段A′O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AB,此时点A对应的数是x,点B对应的数是1.因为AB=A′O,所以AB=|x-1|.因此,|x-1|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A与1所对应的点B之间的距离AB.
(2)求方程|x-1|=2的解
因为数轴上3和-1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都为2,所以方程的解为3,-1.
(3)求不等式|x-1|<2的解集
因为|x-1|表示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求不等式解集就转化为求这个距离小于2的点对应的数x的范围.
请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x-1|<2的解集,并写出这个解集.
探究二:探究$\sqrt{(x-a)^{2}+(y-b)^{2}}$的几何意义
(1)探究$\sqrt{{x}^{2}+{y}^{2}}$的几何意义
如图③,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M的坐标为(x,y),过M作MP⊥x轴于P,作MQ⊥y轴于Q,则P点坐标为(x,0),Q点坐标为(0,y),OP=|x|,OQ=|y|,在Rt△OPM中,PM=OQ=|y|,则MO=$\sqrt{O{P}^{2}+P{M}^{2}}$=$\sqrt{|x{|}^{2}+|y{|}^{2}}$=$\sqrt{{x}^{2}+{y}^{2}}$,因此,$\sqrt{{x}^{2}+{y}^{2}}$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M(x,y)与点O(0,0)之间的距离MO.
(2)探究$\sqrt{(x-1)^{2}+(y-5)^{2}}$的几何意义
如图④,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A′的坐标为(x-1,y-5),由探究二(1)可知,A′O=$\sqrt{(x-1)^{2}+(y-5)^{2}}$,将线段A′O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线段AB,此时点A的坐标为(x,y),点B的坐标为(1,5),因为AB=A′O,所以AB=$\sqrt{(x-1)^{2}+(y-5)^{2}}$,因此$\sqrt{(x-1)^{2}+(y-5)^{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x,y)与点B(1,5)之间的距离AB.
(3)探究$\sqrt{(x+3)^{2}+(y-4)^{2}}$的几何意义
请仿照探究二(2)的方法,在图⑤中画出图形,并写出探究过程.
(4)$\sqrt{(x-a)^{2}+(y-b)^{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x,y)与点(a,b)之间的距离.
拓展应用:
(1)$\sqrt{(x-2)^{2}+(y+1)^{2}}$+$\sqrt{(x+1)^{2}+(y+5)^{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x,y)与点E(2,-1)的距离和点A(x,y)与点F(-1,-5)(填写坐标)的距离之和.
(2)$\sqrt{(x-2)^{2}+(y+1)^{2}}$+$\sqrt{(x+1)^{2}+(y+5)^{2}}$的最小值为5(直接写出结果)

分析 探究一(3)由于|x-1|表示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求不等式解集就转化为求这个距离小于2的点对应的数x的范围,从而画出数轴即可.
探究二(3)由于$\sqrt{(x+3)^{2}+(y-4)^{2}}$的几何意义是:点A(x,y)与B(-3,4)之间的距离,所以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4)根据前面的探究可知$\sqrt{(x-a)^{2}+(y-b)^{2}}$的几何意义是表示点(x,y)与点(a,b)之间的距离;
拓展应用
(1)根据探究二(4)可知点F的坐标;
(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探究一:(3)如图所示,
∴|x-1|<2的解集是-1<x<3,

探究二:(3)如图⑤,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A′的坐标为(x+3,y-4),由探究二(1)可知,A′O=$\sqrt{(x+3)^{2}+(y-4)^{2}}$,将线段A′O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线段AB,此时点A的坐标为(x,y),点B的坐标为(-3,4),因为AB=A′O,所以AB=$\sqrt{(x+3)^{2}+(y-4)^{2}}$,因此$\sqrt{(x+3)^{2}+(y-4)^{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x,y)与点B(-3,4)之间的距离AB.


(4)根据前面的探究可知$\sqrt{(x-a)^{2}+(y-b)^{2}}$的几何意义是表示点(x,y)与点(a,b)之间的距离;

拓展应用:(1)由探究二(4)可知$\sqrt{(x+1)^{2}+(y+5)^{2}}$表示点(x,y)与(-1,-5)之间的距离,
故F(-1,-5),
(2)由(1)可知:$\sqrt{(x-2)^{2}+(y+1)^{2}}$+$\sqrt{(x+1)^{2}+(y+5)^{2}}$表示点A(x,y)与点E(2,-1)的距离和点A(x,y)与点F(-1,-5)的距离之和,
当A(x,y)位于直线EF外时,
此时点A、E、F三点组成△AEF,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EF<AF+AE,
当点A位置线段EF之间时,此时EF=AF+AE,
∴$\sqrt{(x-2)^{2}+(y+1)^{2}}$+$\sqrt{(x+1)^{2}+(y+5)^{2}}$的最小值为EF的距离,
∴EF=$\sqrt{(2+1)^{2}+(-1+5)^{2}}$=5
故答案为:探究二(4)点(x,y)与点(a,b)之间的距离;
拓展应用(1)(-1,-5);(2)5.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仿照题意求出答案,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属于中等题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观察下列等式:

在上述数字宝塔中,从上往下数,2017在第44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等腰△ABC内接于⊙O,已知AB=AC,∠ABC=30°,BD是⊙O的直径,如果CD=$\frac{4\sqrt{3}}{3}$,则A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AC,BD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若∠ACB=∠ACD=∠ABD=∠ADB=60°,则线段BC,CD,AC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思路:如图2,延长CB到E,使BE=CD,连接AE,证得△ABE≌△ADC,从而容易证明△ACE是等边三角形,故AC=CE,所以AC=BC+CD.
小亮展示了另一种正确的思路:如图3,将△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60°,使AB与AD重合,从而容易证明△ACF是等边三角形,故AC=CF,所以AC=BC+CD.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4,如果把“∠ACB=∠ACD=∠ABD=∠ADB=60°”改为“∠ACB=∠ACD=∠ABD=∠ADB=45°”,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线段BC,CD,AC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针对小颖提出的问题,请你写出结论,并给出证明.
(2)小华提出:如图5,如果把“∠ACB=∠ACD=∠ABD=∠ADB=60°”改为“∠ACB=∠ACD=∠ABD=∠ADB=α”,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线段BC,CD,AC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针对小华提出的问题,请你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某批电子产品共4000件,其中有正品和次品.已知从中任意取出一件,取得的产品为次品的概率为$\frac{1}{4}$,该批产品有正品3000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了测量某条河的宽度,现在河边的一岸边任意取一点A,又在河的另一岸边去两点B、C测得∠α=30°,∠β=45°,量得BC长为100米.求河的宽度(结果保留根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其俯视图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一点H重合(H不与端点C,D重合),折痕交AD于点E,交BC于点F,边AB折叠后与边BC交于点G.设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m,△CHG的周长为n,则$\frac{n}{m}$的值为(  )
A.$\frac{\sqrt{2}}{2}$B.$\frac{1}{2}$
C.$\frac{\sqrt{5}-1}{2}$D.随H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5的倒数是(  )
A.-5B.5C.$\frac{1}{5}$D.$-\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