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图1中的位置时,则有结论:S△PBC=S△PAC+

S△PCD   理由:过点P作EF垂直BC,分别交AD、BC于E、F两点.

∵ S△PBC+S△PAD=BC·PF+AD·PE=BC(PF+PE)=BC·EF=S矩形ABCD

又∵ S△PAC+S△PCD+S△PAD=S矩形ABCD

∴S△PBC+S△PAD=S△PAC+S△PCD+S△PAD

∴ S△PBC=S△PAC+S△PCD

请你参考上述信息,当点P分别在图2、图3中的位置时,S△PBC、S△PAC、S△PCD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猜想,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的猜想给

予证明.

 

【答案】

猜想结果:图2结论S△PBC=S△PAC+S△PCD; 

图3结论S△PBC=S△PAC-S△PCD(3分)

证明:如图2,过点P作EF垂直AD,分别交AD、BC于E、F两点.

∵ S△PBC=BC·PF=BC·PE+BC·EF                                  

=AD·PE+BC·EF=S△PAD+S矩形ABCD

S△PAC+S△PCD=S△PAD+S△ADC

=S△PAD+S矩形ABCD

∴ S△PBC=S△PAC+S△PCD

如果证明图3结论可参考上面评分标准给分(12分)

【解析】分析图2,先过点P作EF垂直AD,分别交AD、BC于E、F两点,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经过化简,等量代换,可以得到SPBC=SPAD+S矩形ABCD,而SPAC+SPCD=SPAD+S矩形ABCD,故有SPBC=SPAC+SPC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图1中的位置时,则有结论:S△PBC=S△PAC+S△PCD
理由:过点P作EF垂直BC,分别交AD、BC于E、F两点.
∵S△PBC+S△PAD=
1
2
BC•PF+
1
2
AD•PE=
1
2
BC(PF+PE)=
1
2
BC•EF=
1
2
S矩形ABCD
又∵S△PAC+S△PCD+S△PAD=
1
2
S矩形ABCD,∴S△PBC+S△PAD=S△PAC+S△PCD+S△PAD,∴S△PBC=S△PAC+S△PCD
请你参考上述信息,当点P分别在图2,图3中的位置时,S△PBC、S△PAC、S△P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猜想,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的猜想给予证明.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5、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BC上任一位置(如图(1)所示)时,易证得结论:PA2+PC2=PB2+PD2,请你探究:当点P分别在图(2)、图(3)中的位置时,PA2、PB2、PC2和PD2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写出对上述两种情况的探究结论,并利用图(2)证明你的结论.
答:对图(2)的探究结论为
PA2+PC2=PB2+PD2

对图(3)的探究结论为
PA2+PC2=PB2+PD2

证明:如图(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边BC上任一位置(如图①所示)时,易证得结论:PA2+PC2=PB2+PD2
以下请你探究:当P点分别在图②、图③中的位置时,即P在矩形ABCD的内部和外部时,线段PA2,PB2,PC2,PD2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写出对上述两种情况的探究结论,并证明图②(P在矩形ABCD的内部)的结论.

答:对图②的探究结论为
PA2+PC2=PB2+PD2
PA2+PC2=PB2+PD2
,对图③的探究结论为
PA2+PC2=PB2+PD2
PA2+PC2=PB2+P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图1中的位置时,则有结论:S△PBC=S△PAC+

S△PCD   理由:过点P作EF垂直BC,分别交AD、BC于E、F两点.

∵ S△PBC+S△PAD=BC·PF+AD·PE=BC(PF+PE)=BC·EF=S矩形ABCD

又∵ S△PAC+S△PCD+S△PAD=S矩形ABCD

∴S△PBC+S△PAD=S△PAC+S△PCD+S△PAD

∴ S△PBC=S△PAC+S△PCD

请你参考上述信息,当点P分别在图2、图3中的位置时,S△PBC、S△PAC、S△PCD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猜想,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的猜想给

予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