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1,AB、CD是两条线段,M是AB的中点,S△DMC、S△DAC、S△DBC分别表示△DMC、△DAC、△DBC的面积.当AB∥CD时,则有S△DMC=
S△DAC+S△DBC2

(1)如图2,M是AB的中点,AB与CD不平行时,作AE、MN、BF分别垂直DC于E、N、F三个点,问结论①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2)若图3中,AB与CD相交于点O时,问S△DMC、S△DAC和S△DBC三者之间存在何种相等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精英家教网
分析:(1)先看题中给出的条件为何成立,由于三角形ADC,DMC,DBC都是同底,而由于AB∥DC,因此高相等,就能得出题中给出的结论,那么本题也要用高来求解,过A,M,B分别作BC的垂线AE,MN,BF,AE∥MN∥BF,由于M是AB中点,因此MN是梯形AEFB的中位线,因此MN=
1
2
(AE+BF),三个三角形同底因此结论①是成立的.
(2)本题可以利用AM=MB,让这两条边作底边来求解,三角形ADB中,小三角形的AB边上的高都相等,那么三角形ADM和DBM的面积就相等(等底同高),因此三角形OAD,OMD的和就等于三角形BMD的面积,同理三角形AOC和OMC的面积和等于三角形CMB的面积.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即可得出题中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关系.
解答:精英家教网解:(1)当AB和CD不平行时,结论①仍然成立.
如图,由已知,可得AE、BF和MN两两平行,
∴四边形AEFB是梯形.
∵M为AB的中点,
∴MN是梯形AEFB的中位线.
∴MN=
1
2
(AE+BF).
∴S△DAC+S△DBC=
1
2
DC•2MN=2S△DMC
∴S△DMC=
S△DAC+S△DBC
2


(2)∵M为AB的中点,
∴S△ADM=S△BDM,S△ACM=S△BCM
∴S△DCM=S△MOD+S△MOC
=(S△AMD-S△AOD)+(S△AMC-S△AOC
=(S△BDM+S△BCM)-(S△AOD+S△AOC
=(S△DBC-S△DMC)-S△DAC
∴2S△DCM=S△DBC-S△DAC
∴S△DMC=
S△DBC-S△DAC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根据中位线或中点得出三角形的底相等或高成比例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3、如图,直线AB,CD是一条河的两岸,并且AB∥CD,点E为直线AB,CD外的一点,为了过E作河岸CD的平行线,只需作岸AB的平行线即可,其理由是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几何模型:
条件:如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接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ED交AC于P,则PB+PE的最小值是
5
5

(2)如图2,⊙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求PA+PC的最小值;
(3)如图3,AB、CD是半径为5的⊙O的两条弦,AB=8,CD=6,MN是直径,AB⊥MN于点E,CD⊥MN于点F,P为EF上的任意一点,求PA+PC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01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四边形》(03)(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1•安徽)如图1,AB、CD是两条线段,M是AB的中点,S△DMC、S△DAC、S△DBC分别表示△DMC、△DAC、△DBC的面积.当AB∥CD时,则有S△DMC=
(1)如图2,M是AB的中点,AB与CD不平行时,作AE、MN、BF分别垂直DC于E、N、F三个点,问结论①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2)若图3中,AB与CD相交于点O时,问S△DMC、S△DAC和S△DBC三者之间存在何种相等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01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1•安徽)如图1,AB、CD是两条线段,M是AB的中点,S△DMC、S△DAC、S△DBC分别表示△DMC、△DAC、△DBC的面积.当AB∥CD时,则有S△DMC=
(1)如图2,M是AB的中点,AB与CD不平行时,作AE、MN、BF分别垂直DC于E、N、F三个点,问结论①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2)若图3中,AB与CD相交于点O时,问S△DMC、S△DAC和S△DBC三者之间存在何种相等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